第一百四十一章国子监的艰难,赵定构想 (2 / 7)

+A -A

        因为他真的不能。

        或许以他的阅历,和前世华夏上下五千年的经史子集,也能抽出两篇装个叉,但没有意义。没有丝毫的意义。

        在这个世界里面也同样有无数的典籍,其中劝学篇,治学篇,也不知道有多少,但结果如何呢?

        不也一样造成了如此割裂吗?

        自古以来治学简单,但育人最难,当然治学也是另外一种育人。

        “夫子,这治学篇之事,本王就不献丑了,以前人之治学篇足矣,但本王也就说个自己的想法。

        国子监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治学不治学无关紧要,但重在育人,重在德行教导,学到可以稍稍放后一些。”

        “那燕王爷觉得如何育人?”

        张仕纬开口问道。

        “同甘共苦!”“如何同甘共苦?”

        张仕纬再问。

        赵定问道:“大乾国本是何物?”

        “自然是农业。”

        张仕纬不假思索道。

        “既然为农业,那为何不让国子监的监生下乡三年,深入地方体察百姓之苦?只有让他们吃得了百姓之苦,方才知道百姓之难。

        如此便是同甘共苦。”

        此话一出,张仕纬眼前一亮。

        这一点他倒是真的没有想过。

        他能有今日的学识,对于国情的看法,一方面来自家族的熏陶,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来自幼年随从父亲下乡的经历。

        也正是那时,让他看到了民间百姓的疾苦,也立下了日后报国之愿。“王爷此举,老夫极为赞同,但若是让国子监内的那帮监生下乡三年,半工半读只怕难以实行。”

        过了半晌,张仕纬又有些皱眉道。

        “能开除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戍边八年,皇帝求我登基 第一百四十一章国子监的艰难,赵定构想 (2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