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微博和短视频软件中都出现了录屏视频,让无数人转发。
三者相加的渠道,比春晚更加恐怖。
而通过这些渠道观看小品的观众,又恰好能看懂包袱,正好是目标群体。
这投放可太精准了,华夏大地上,立即响起无数笑声。
有人在饭桌上拿起手机,和亲戚家人们一起观看;
有人在拜年时,将视频一起发送,附言“这比春晚好看多了”;
有人投屏到电视上,让父母一起欣赏;
……
于是,在拜年纪结束的半小时后,热度迎来了高峰。
微博热搜——
#苏哲《时间都去哪儿了》
#苏哲为什么没上春晚?
#金句:再刷五分钟?
#小破站《拜年纪》
这些甚至压过了春晚原本的热搜。
依旧有人在讨论春晚,但都是吐槽,而在吐槽后,又会加一句:
【看看苏哲!春晚不羞愧吗?】
【在看完狗屎一般的春晚后,再看苏哲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怨气被净化了。】
【过年能看到这么好的小品,有了以前过年的味道。】
【可苏哲为什么没上春晚?】
无数人为苏哲打抱不平。
但也有人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