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一时之过,功在千秋 (2 / 3)

+A -A

        至于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否会产生牺牲,就不在李傕郭汜等人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如果他们生活还过得去,那既然该考虑的都会考虑。

        可是涉及到郑国渠,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那是他们活下去的未来,重视程度自然不一样。

        钟繇看着在自己的命令之下,进行管理的李傕等人,也只是皱了皱眉头,便不再过多的插手。

        当初制定这个计策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相对应的思想准备。

        所以即使亲自看见,钟繇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和抱怨。

        一时的现状和长久的现状,终究还是有差距的。

        虽然过程可能会比较艰辛和痛苦,但却是必须要忍受的。

        如果不能开启郑国渠,在关中地区,恐怕以后每年死的人,远比现在的更高很多。

        虽然是一时之苦,但却是长久之功,苦在当下,功在千秋…

        但无论如何,相对应的民怨和民愤,终究还是要平息的。

        毕竟雍凉地区百姓的战斗力,可比其他地方的战斗力高多了。

        民风彪悍,那是真的彪悍,如果一个管理不当,只会给后来的人添加麻烦。

        钟繇也不愿意出现这样的情况,来干扰自己的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李傕郭汜等人,自然就成为了最好的背锅人员。

        毕竟他们的能力和脑袋,用来背锅再好不过了。

        不仅如此,李傕郭汜等人,目前的身份够高,实力也足够,就算用来背锅,百姓也不会说什么。

        毕竟那可是整整三位县侯,出来进行背锅的话,还有什么是背不动的?

        钟繇靠着这段时间的观察,更加确认了自己内心当中的想法。

        李傕,郭汜和樊稠几人,确实不喜欢动脑袋,或者说,就算是动脑袋,也是聊胜于无。

        也正是因为如此,钟繇的胆子也逐渐大了起来,打着李傕郭汜等人的名号,逐渐的加大了劳动人员的工作量。

        试图通过这种紧赶慢赶,争取在新一年粮食收获之前,将郑国渠给开出来,然后又剩下的半年时间,开垦关中十万倾良田。

        李傕郭汜等人对于钟繇打着他们的名号在干活,也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和看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神三群聊:三国 第911章 一时之过,功在千秋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