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宴饮 (2 / 3)

+A -A

        荀攸的结论,总结一下就是等董、吕二人关系出现间隙,则策反吕布。

        连相国府的二五仔我是说长史都赞同,这个计划看样子非常合理。

        种辑却不依不饶地问道:“那也不能在这坐等董贼自乱吧,幼帝可仍在宫中等我等士人拯救呢!”

        荀攸不再多言。

        密室之内的气氛瞬间冷落了下来。

        “既然公达已有定计,我们暂且冷眼旁观董贼如何自取灭亡。”,郑泰打圆场道:“时候也不早了,先吃饭。”

        此时正是冬季,才到补食(大概下午四五点)的时间,太阳就已经快要下山,寄住在义舍的士人也早早回来。

        徐嘉树与桓阶一起表明了身份,却被告知郑议郎现在没空,便也找个地方坐了下来。

        两位郎官对自己的地位认知非常清晰——能顺便蹭一顿补食,何乐而不为呢?

        尤其是桓阶,在城里找了一天房子,属实是饿了,肚子发出了一阵令人尴尬的声音,引来周围士人一阵善意的笑意。

        饥荒之下,来这里的都是饿肚子的穷士人,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所谓无恒产而有恒心,士人就是不会因为这种事情感到羞愧的一群人。

        等到郑泰等人从二楼下来,一场汉代贵族宴饮便开始了。

        侍从在地上铺筵加席,大家围绕而坐,郑泰作为主人,坐在上首的中间,案人们将食物摆在案上,把案摆在席前,供客人坐在席上开始享用。

        上菜时仆人会将菜案举高,以示尊重,所谓举案齐眉,便是汉代梁鸿的典故(梁鸿每次回家“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众人依次向主人敬酒,举杯喊着“为郑议郎寿!”

        大概就是这样。

        徐嘉树是有些发愁的,之前迁徙路上的饭食简陋也就罢了,今天可是大汉士大夫的宴饮啊,除了宫廷御膳,算得上是最高的那一档宴会了。

        但眼前的的这些东西虽然分门别类摆放的整齐,可细看之下,无非就是带骨头的肉,切成大块的肉,还有风干的条状肉

        虽然比粟米饼和豆饭好多了,但还是令他忍不住想念大吃货国的美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