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当真?”,马日磾显然不信。
蔡琰基本是在蔡邕避难期间长大的,他对这个世交之女只是有所耳闻,并没有真的见过她的本事。
“我当初在吴会避祸时,小女才六岁”,蔡邕回忆道:“一晚,我在书房抚琴,突然弦断,她在隔壁房就听出断的乃是第二根弦,我故意又弄断了一根,她又听出这次断的乃是第四根。”
“.”
又见早慧小故事。
熟稔这一套的马日磾只好面上点头称是,心里的不安却没有稍弱一些。
教室中,徐嘉树小心翼翼地把蔡邕宝贝的焦尾琴放在几案上——这玩意要是弄坏了,蔡老头非跟他翻脸不可。
这是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于烈火中抢救出的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这张七弦琴,声音极为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
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他自然是全力支持,压箱底的宝贝都拿了出来。
除了蔡老头之外,全力支持的还有徐嘉树,难得休沐的日子,就被蔡琰抓了壮丁。
明面上的理由是她搬不动这张焦尾琴,需要一个琴童,可自己心里清楚,她就是怂了!
毕竟是第一次站上讲台,难免需要一个人在身边壮胆。
这个任务,还真是非他徐子茂不可。
看着底下齐刷刷的小脑袋,蔡琰脚步有点虚浮。
老实说,她有点想跑了。
虽然出于师道尊严和孙资这个班霸的压力,没有人敢对她这个女先生窃窃私语,但只是这些目光就足以让人心生退意。
心跳得很快。
按照徐子茂教的,蔡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心里默念那句话——“你就当下面坐着几十根萝卜!”
于是,差点笑出声来。
天知道他哪里学来的这些乱七八糟的怪话?
“咳咳.”,她赶紧掩饰一下笑意。
呼——差点出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