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算得上建军以来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出征,他的心里说不忐忑是假的,但更多的其实是一种兴奋。
杨秋。
印象里只是喽啰到不能更喽啰的角色,若是单论将面实力,大概是撑不过三人一个照面的水准。
但是事情不是这么算的,又不是玩游戏,你提出单挑,人家的脑袋上就会出现【是否接受】,然后立即匹配成功,两人瞬间开打。
真正的战争中,斗将是极小概率事件,还是得看谁的兵多,操作好。
而杨秋的军力基本是摆在明面上的。
临泾、彭阳、泾阳、阴盘,东南方向这四个县连在一起,基本上把安定郡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包揽,人口接近十万之众。
以最高十比一的兵农比例估计的话,理论上杨秋不顾一切地爆兵,能拉出一万人。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
极限暴兵类似于天魔解体大法,如果没有诸葛亮那种变态的治理能力,用过一次就会让境内民生凋敝许多,何况现在可是秋收之前,强行征召来的民兵心里想着自家的庄稼,哪有心情给老爷们卖命?
闭着眼往天上放两箭,就算是对得起杨大帅给的军饷啦!
所以杨秋赖以安身立命的武力,就是临泾县的这两千部曲,全部都是私兵待遇,构成也非常“嫡系”,都是杨秋的亲族和临泾本地的子弟兵,与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也是每逢乱世的常态——兵权下放之后,原先的豪族拉拢少数亲信支撑起一支骨干力量,辅之以随用随取的炮灰。
这样一来,只需要极少数的精兵就可以控制庞大的地盘和军队,而且对于领袖本人的能力要求极低,对于政权的建设水平也没有要求,基本属于入门款的平民玩法,一直到近代还有湘军和淮军这种例子存在。
相比之下,徐嘉树麾下地主化的职业军人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除非杨秋带着嫡系部曲倾巢而出,否则安定郡内,根本不可能有其他的力量能与之正面抗衡。
“兴霸、玲琦”,徐嘉树回头问二人,“换成你们,会如何打这场仗?”
说起来,因为有系统给的大量统率经验,三人之中,反而是徐嘉树这个郎官的统兵经验最足。
所以,这一问题,其实考校和了解的意思居多,徐嘉树想知道自己最倚重的二人打起仗来是个什么风格。
“我只带本部锦帆精锐,一个照面斩将刈旗即可!”,甘宁没有长篇大论。
徐嘉树点点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