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长安与大丈夫 (2 / 3)

+A -A

        到了此时,儒家已经独尊三百余年,受其影响,议论谥号时多多少少会给先帝留些面子,毕竟是以子论父,以臣论君,太过分了双方面子上都过不去,可刘宏情况特殊——儿子无权,又把大臣都得罪光了,所以“幽”、“厉”、“灵”三大恶谥之一肯定是跑不了的。

        “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刘营掀开帷幕一角,看着车外遮天蔽日的风雪淡淡道。

        她现在才知道,没有什么比等待别人拯救更可悲的局面了,便是自己的母亲宋皇后,那个如幽兰般高贵淡漠的女子,安安分分地等着,终其一生也没等来父亲的一次回眸,只等到了打入冷宫的旨意。

        永远不要等,想要做的事就要立刻着手,喜欢的人就要立刻见到。

        刘营看到前方骑马引路的徐子茂,脸上露出满足的笑意。

        十几日后。

        长安才下了一场大雪,内城在雪盖下保持沉默,而外城的积雪很快开始消融。

        脚踩在雪上,发出一阵清脆的声音,这一块小小的脚印便被压实塌陷,变成半透明的雪饼子,可以大概看见下面的颜色。

        就这样脚步渐渐在扩散,一点一点把这里变成白茫茫的世界中一隅人间烟火的孤岛。

        孙资带着同学们在外城赈济。

        徐嘉树与甘宁离开之时,义舍原本是托付给毛弘为首的一班老食客的,可随着李儒的一声令下,城内城外的义舍都被迫关门,他们也就作鸟兽散。

        恰好复设的太学要教授六艺,毛弘便想谋个差事去那里教授书法,见到了孙资等人,这些人当初可是给锦帆游侠,也就是后来的义舍做过白纸扇的人物。

        听闻义舍被关,孙资带着同学们自发地在原址进行赈济,反正这里也是当初他们跟着甘宁扩张地盘和吸纳流民的地方,锦帆游侠的名号在此仍有几分余威。

        看到太学生们只赈济难民而不收留他们,李儒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来到外城的徐嘉树远远地看到这个熟悉的位置排起了长队,以为义舍仍然还在好好地经营着,便下马跟在队伍末尾,饶有兴致地排起了队。

        这要是遇到了毛大雅,也算是故人重逢,美事一桩。

        队伍一点一点缩短。

        “下一个!”

        孙资弯腰向着桶底深深舀了一勺,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道:“这天气实在太差,来得晚的便只能吃些凉粥了.”

        “哦”,徐嘉树努力板着脸问道:“却不知我来的有多晚?”

        “尔来快要一年”,孙资抬起头看到是他,怔了许久,方才感慨万千道,“老师,您终于回来了。”

        说起来,他和这位老师之间的师生之谊并不很长久,更多的是迁都路上的相处和初到长安的日子里培养下的感情。

        名为师生,实则视之为兄长。

        “嗯”,徐嘉树指着结了厚厚一层冰的渭水:“陪我走走?”

        与孙资的交谈中,他得知目前来说,长安的情况还不错。

        虽然朝廷粗暴的迁移活动给本地的中层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可是有义舍兜底,总归还是有一口饭的,饥荒和流民也被当时还在尚书台的徐嘉树止住了趋势,并没有大规模地扩散开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三国:我才不想在乱世谈恋爱 第165章 长安与大丈夫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