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3 / 4)

+A -A

        “这是主簿老爷让老丈送过来的户帖。”

        “你们夫妻二人已经登记造册,以后就是我房山县的良民了!”

        “至于这赋税一事,考虑到你们家中无田难以维持生计,今年的就免了吧!”

        听到这话,苏阳接过户帖,似笑非笑地看着黄老三。

        后者和善地笑了笑,随即就匆匆离去。

        “相公,这位坊长人还怪好的咧!”

        小丫头露出头来,看着户帖笑道。

        “不但亲自把户帖送过来,还免了我们家今年的赋税。”

        苏阳却是摇了摇头,直接关上了院门。

        “不是他人好,是他误会了。”

        “黄老三误以为我们跟那主簿唐文明有什么关系,所以才会这样做!”

        “啊,不过是个主簿!”朱婉秋有些惊讶。

        在安乐郡主的印象里面,一县主簿甚至连官儿都算不上。

        可是现在看起来,仅仅只是个主簿,就能横行一方了。

        比如说这房山县主簿唐文明!

        苏阳看着手里面的户帖,眼神中闪烁着精光。

        一县的长官称“知县”,为正七品。

        知县以下,设县丞、主簿、典史各一人,而中下级县不设县丞,主簿掌管文书负责钱粮户籍等事务,典史则掌缉拿匪盗、逮捕罪犯。

        房山县只是个小县,所以除去那位不管事的县令老爷外,就只有主簿与典史。

        可主簿与典史并不是官,而是吏!

        真正掌控房山县百姓生死之人,反倒是这些小吏。

        古人说,官如大鱼吏小鱼,完粮之民且沮洳,官如虎,吏如猫,具体而微舐人膏。

        吏比官更利害,他们穿行公门,游走黑白,洞悉体制的要害,甚至有的掌控一县财政军事大权,架空了朝廷派来的正官县尊。

        流水的县令,铁打的胥吏!

        一句“天下胥吏皆可杀”,包含着多少官员和百姓的斑斑血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明:我家娘子长公主 第22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