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G1有点畏惧公牛,束手束脚之外,G2和G3是完全打出效果来了。
也是意识到公牛的外线防守资源并不能完全限制他们,凯尔特人双探花有信心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为球队得分。
那么,击败公牛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看角色球员能否站出来,帮助凯尔特人渡过难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么安排确实没错。
角色球员多拿球,能够调动他们的比赛积极性,同时也能培养手感,增加比赛表现力。
不过,季后赛的强度,有时候也会影响角色球员的发挥。
特别是一开始角色球员拿球攻,遭遇非常强硬的防守,然后没能打进。
出现了这种情况后,比赛局势就会对他们非常不利。
公牛显然比凯尔特人更成熟,第一节一如既往的主力先拿球打开局面,等建立起领先优势后也不乱浪,继续稳扎稳打对凯尔特人施压。
进攻端点名场上凯尔特人发挥最差的人,一旦将球打进,就能迅速摧毁他的信心,让他彻底沦为卧底。
如果凯尔特人主教练马祖拉发现了这么卧底,主动将他换下去,那么场上同样发挥不太好,却还没被换下去的凯尔特人球员,也会打得畏手畏脚。
至于那些打得不错的角色球员,公牛可以在卡位抢篮板的时候,派人用更大的动作对他们进行强对抗,消耗他们的体力,破坏他们的手感。
只要犯规没犯在双探花身上,有些时候裁判即便注意到了也不会随便吹,更别说这本来就是公牛的主场。
打球有点动作本来就很正常。
裁判没吹就是好球!
公牛正是靠这样的经验,进一步蚕食凯尔特人的心理防线,进一步建立起更多的得分领先。
等到凯尔特人这边发现情况不对,让双探花发力的时候,时间已经有些晚了。
当然了,也是公牛提前布局的缘故。
因为这场比赛的动作着实不小,等双探花扛起球权,却发现手感冰凉,迟迟找不到状态。
如果按计划突分找队友,没准角色球员还能蒙进一两个。
偏偏双探花急了,然后就没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