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冯导要出手与准备就绪 (2 / 7)

+A -A

        本子呢,是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准备好的《温故1942》。

        话说,这部电影的筹备经历跟书中的故事一样,都是十分的坎坷。

        它讲的是1942年夏,河南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大旱过后又遇蝗灾,夏秋两季粮食颗粒无收,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逃灾躲难的故事。

        是作家刘震蕴根据上一代人的记忆和外媒的报道,创作的同名中篇小说-——《温故一九四二》。

        其实,这部小说还不是冯小刚最先看到的。

        而是作家王硕,然后才被推荐给冯小刚的,并且极力劝说他将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大荧幕。

        冯小刚在看完小说之后,也被其中的内容深深打动,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好的题材,所以也萌生了改编成电影的想法。

        话说,十年前的冯导,魄力还是很足的。

        说干就干,软磨硬泡之下,在华宜求得了投资,然后就开始电影的筹备工作。

        首先就是剧本。

        《温故一九四二》严格来说,应该算是纪实体小说,故事性不强,不太适合直接搬上荧幕。

        冯晓刚找来了刘震蕴与王硕一起,专门重新改了本子,将历史事件用情节紧凑的剧情模式表现出来。

        这边剧本搞定了,又有了华宜许诺的资金,本以为一切都可以水到渠成。

        没想到,电影在审核时又被卡住了。

        直接就打了回来。

        “基调灰暗,没有反应人性之善,太过消极!”

        冯晓刚不信这個邪,一连改了三次剧本,可都是在送审的阶段被驳回,理由也都大同小异。

        这下,他终于心灰意冷,将电影筹备小组解散,《1942》的第一次组局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然而在一年后,冯晓刚拍了《天下无贼》,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他本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这时候,他拍摄《1942》的心又死灰复燃。

        由于之前的成功,冯晓刚在华宜的地位更进一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华娱拯救意难平 第714章 冯导要出手与准备就绪 (2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