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土地开化,春耕之前,村子里选了一个大大的空地开始建房子。
几日后,婚期也定了下来,就在八月二十八,那时姐弟俩的孝期也过了,成亲可以大操大办了。
其中也不乏有酸的,认为林小满一个农户出身的丫头,哪配得上陆县令这样优秀的人。
要装窗户时,陆瑾送来几大车这段时间用林小满教的方法制出来的玻璃,虽然玻璃混浊,不如后世的玻璃清透,但透光性和保暖性比纸糊的窗户强太多了。
装窗户时木匠们都小心翼翼的,生怕碰坏一块赔都赔不起。
秀玉和秀香两个姑娘就不好在那边住了,搬着铺盖卷就住到了新宅的西厢房,平日照顾起居饮食倒也方便了许多。
这时候闲人多,不但村里的男人女人一起上阵,陆瑾还从外面送来不少人,不到半个月,就把教室给建起来了,整整十几间教室,每间教室都能装数十人。
之后,林小满就带着各家各户在大棚里育苗,有了这些苗,就不用再和林小满买苗了。
有钱的就多换几块,没钱的就少换几块,几乎家家都要换上几块。
亲事说定,下聘之后,陆瑾就没多留,等他离开后,林小满家里挤满了人,都在恭喜林小满能嫁给县令。
听说之前有从番邦运来的玻璃,巴掌大的一块就值好几两银子,这么大得值多少?县令大人不只会贪,也知道造福百姓呢。
村民们忙着育苗,那边学堂已经开学了。
剩下的玻璃就都送到林小满家,把大棚的顶和留出的窗都换成玻璃的,一下子大棚就亮堂了。
二月初,青平县又来了一批流放之人,这一回,陆瑾没有将人都送到河东村,只送来几个一看就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老爷子,其余人都在县城里安置了。
再之后,陆瑾每次来村子里也不避着人了,村里人都知道县令大人是个顾家的男人。
同时林大武在村子里敲锣打鼓,说村里要建学堂,各家各户都可以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学堂里读书,本村的孩子读书不花钱,文房四宝和书本纸张也是由村子里出。
村子里和托关系送过来的孩子们都开始跟着先生读书。
教书的先生就是之前送过来的那些流放老人,看徐秋良在这些人面前都恭恭敬敬,也没谁敢怀疑这些老头子们的学识。
只是之前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学生,这些老头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又让他们挑了一些各家学识不错的子侄也一同教书。
转眼到了春耕时分,去塞外买牛的人还没回来,徐苑茹那里已经养出五百多头牛了,村里每家最少都买了一头牛。
在春耕之前就已经有人用牛开荒,村子里到处都能看到牵着牛的人。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