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屯田制度 (1 / 4)

+A -A

        杨承应在金州推行的是一种带军事管理性质的屯田制度。

        以户为单位,十户为一屯,推举一名屯长。负责领发农具、种子和邻里纠纷。

        十屯为一庄,由德高望重的乡老担任庄长。调解邻里纠纷,注意庄内是否出现形迹可疑之徒。

        五庄为一镇,由卫所里的总旗担任镇将,率领一个总旗的士卒负责维护治安,缉捕盗贼。

        除此之外,设立积善堂和幼儿所,专门负责收留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和无父无母的孤儿。

        至于负责的人选,杨承应请齐大壮担任。

        齐大壮起初不肯担任,他只想回去打铁过日子。

        杨承应就拿出“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把他说动,管理这个积善堂和幼儿所。

        当然,金州卫百废待兴,实在没有多余的财力和物力养着他们。凡是有一定劳动力的,要干一些活儿来贴补。

        这活儿不是种地,而是纺织。

        织出来的布匹,杨承应可以通过来往的商船,卖到大明沿海城市或者朝|鲜。所得收入全部归积善堂所有,用于改善他们的生活。

        就算这样,也有例外出现。

        比如幼儿所的纺车前,就有一个叫菜儿的小女孩,年仅十岁。她不是孤儿,可是父亲在这次战火中去世,只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

        她母亲虽然年纪不大,却总是生病。到手的土地,也无力耕种。

        为了生活,她逼不得已找到齐大壮,恳求在幼儿所纺线,换取钱财给母亲看病。

        齐大壮瞧她可怜,就答应了。

        结果,不少小姑娘找上门。

        幼儿所小小的院子里挤满了十岁以下的小姑娘,积善堂也多出来不少的老人。

        “大人,你看这……”

        齐大壮把手一摊,“俺本想做件好事,没想到惹出这么大的麻烦。”

        杨承应微微一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明末:辽东雄狮 第三十七回 屯田制度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