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 循循善诱 (2 / 3)

+A -A

        这话得到不少将领的认同,纷纷出声附和。

        杨承应没有接受他们的赞美,而是扭头问尚可喜,此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尚可喜斟酌了片刻,谨慎地说道:“大人,粮食是大军命脉。如果赵元亮有充足的粮食断不会贸然出城,招致惨败。”

        “这算其中一条,还有吗?”杨承应问道。

        尚可喜沉默了片刻,最后摇了摇头。

        杨承应又问器械官茅元仪。

        茅元仪沉思片刻,说道:“将军准备充分,士卒训练有素,这是获胜的根本。”

        “嗯,这也算一条,还有吗?”

        茅元仪和众人一起陷入沉思,都想不出来了。

        “赵元亮所作所为是基于自身情况,做出的最佳选择。而我军能取胜,并不是因为粮食,而是他后来的一系列错误。”

        “在不了解敌情的情况下,率军贸然追击。诸位试想一下,如果在追击过程中,他发现自己骑马追不上步卒,而及时收手,会不会结局不一样呢?”

        杨承应的这番话,让在场众将都陷入了更大的沉默。

        每个人设身处地的想,自己亲自设计了引蛇出洞的计策,看到自己可以将贼兵赶尽杀绝,怎能不心动。

        一旦心动,就落入了圈套。

        想到了这些,尚可喜朗声道:“大人是想告诉我们,为将者不能自大轻敌,更不能忽视自身的情况而强行用兵。”

        对于这个总结,众将赞同的点头。

        茅元仪也以为是这样,赞赏道:“尚将军总结的很好。”

        众人都笑了起来,一派和谐。

        但看到杨承应冷静的脸色,一个个心存疑惑,交头接耳,以为总结的不对。

        杨承应呵呵一笑,摇头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大军潜伏在盖州,而赵元亮毫不知情!为什么对于盖州卫士卒的情况,我们了如指掌。”

        这一番话,让众人脸上的喜色褪去。

        如果回答猎杀对方哨探的工作做得很到位,似乎不对。整场战斗从开始到结束,猎杀的敌军哨探是个位数。

        如果回答赵元亮不注重情报,也不对。据招降的士卒所说,赵元亮派了不少的哨探,但绝大多数的哨探在划水。

        杨承应望着沉思的众人,心里颇为欣慰。

        思考,是通往胜利的第一步。

        但以他们的教育情况和所处环境,还理解不到那一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明末:辽东雄狮 第五十三回 循循善诱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