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读诗书的茅元仪,对此很理解。
“有道理。将军,对于鸟铳的铸造是不是该提上议程。”
宁完我微微一笑,很自然的转入下一个话题。
“止生兄,以为如何?”
杨承应看向茅元仪,这事儿还得听他的意见。
茅元仪想了想,提出了几个眼下需要面对的问题。
第一,原材料的供应问题,必须确保有稳定的供货渠道。
第二,铸造鸟铳需要熟练工,搞不好会出人命。
第三,地址的选择问题,必须提防可能的奴酋入侵。
这几个问题,问得很有水平。
“我让罗将军前往登莱,密会游士浑,就是想解决原材料供应的问题。”
杨承应解释道:“提供上等的生铁,对于那帮朝中勋贵来说,易如反掌。”
“最好还是自己冶炼。”
茅元仪摇头苦笑,“他们是什么德行,将军比我清楚。”
上次提供给杨承应的五百杆鸟铳,是实收五百。本应收到九百杆鸟铳,其中四百杆质量有问题。
茅元仪看了之后,严令士卒不得使用。
最有趣的是,据说兵部上报给内阁的数字,既不是五百,也不是九百,而是一千二百。
都说大明管理火器如何如何严格,这次算是让杨承应大跌眼镜。
“原材料我会想办法解决,接下来就是熟练工。”
杨承应忽然想到了什么,问茅元仪:“止生兄,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熟人?”
“懂火器的人吗?”
茅元仪想了想,眼前一亮:“还真有。”
“谁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