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起身,这才注意到一旁跪着的叶向高和魏忠贤,心中略感意外之余,心生好奇,到底是啥事让两位跪在地上。
“爱卿,杨承应今年多大?是否有家室?家中还有其他人?”朱由校问道。
“回陛下,杨承应出生于万历三十二年,今年十九岁,家中没有其他亲人。”
徐光启答道:“目前有一位正室,是小商贩之女,没有妾室。”
朱由校听完,心里有了主意。
“派吏部左侍郎沈光喜前往金州宣旨,至于其他有功将士的封赏由内阁拟定。”
朱由校沉吟片刻,下达旨意。
对于熊廷弼,朱由校已经彻底的失望。
辽西短时间内又没有收复的希望,只能把希望寄托于金州。
希望借助金州,至少把辽南四卫中的三卫收回来。
至于他心中的主意,还得观察一段时间,再做出决定。
明廷的朝局陷入恶斗,杨承应虽然远在金州,却也通过耿仲裕寄回来的信感受到。
镇虏城,书房。
杨承应把熊廷弼写的书信看了三遍,又拿起耿仲裕送回来的情报又看了几遍,心里有些难受。
英娘捧着一盏热茶,从外面走进来:
“将军,什么事令你如此烦心?”
“夫人不知,我看了几遍熊经略写给我的信,非常的难受。”
杨承应叹息地道:“从这封信里的内容,看出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辽西沦陷,熊大人身为辽东经略,在他人眼中责无旁贷。”
托盘放在桌上之后,英娘将茶杯端出来,放在杨承应的面前。
“走了一个辽东经略熊经略,来了一个蓟辽经略王在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