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回 筑不筑城? (1 / 4)

+A -A

        归服堡东北方,一处名叫曲山头的地方。

        杨承应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用单筒望远镜眺望远处毕里河两岸,被风吹得发红的脸上满是思索的神情。

        毕里河两岸是新招募的士兵,共计一万两千人。

        其中,两千人已经随耿仲明去了大长山岛,操练水军。

        耿仲明挑选他们的标准很简单,不晕船。

        剩下的分布在归服堡周边广大区域,由女兵和亲卫担任教官,刻苦操练。

        没选上的,杨承应也没让他们完全歇着。

        杨承应把他们编成一支支小分队,由年岁稍长的人担任队长。

        农闲的时候,由队长带领他们进行基础操练。

        杨承应每个月发给他们一些米粮,保持他们的热情。

        等手头宽裕,可以把他们招募入军营。

        这可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后备力量。

        为了稳住他们的心,杨承应还给这帮人取了个名字叫“预备营”。

        意思是随时可以招募入营,出去打仗。

        对于士兵的日常训练,杨承应一点都不操心。

        他思考的是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关于到底要不要在归服堡建城的问题。

        这个问题一开始不算问题,杨承应觉得有必要建城。

        待了一段时间,杨承应觉得似乎没有建城的必要。

        因为这里本来人烟稀少,山地行军又极为不便,后金压根不打算从这里进军。

        后金军不来,其他小鱼小虾又不是住在这里的人的对手。

        这里还有一段特别有趣的插曲。

        王绍勋所在的鹿岛,出现八个逃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明末:辽东雄狮 第三百一十四回 筑不筑城?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