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 74 章 (3 / 5)

+A -A

        尤其是这编写音标的活计。

        通过教信乡公主和刘越,乃至当地幼儿的机会,子鸢得以实验自己编写的音标适不适合幼儿教学,不至于让后来之师搁那儿和尚念经似地拿《仓颉篇》搞填鸭教育,弄得不仅弟子痛苦,师傅也无比难受。

        至于刘瑞为何不拿后世的《切韵》来用……

        大哥,你当这是制盐呢!

        拿隋唐的东西来搞今天的教育也不怕串戏。刘瑞就是脑子被驴踢了也不能把拿来主义用在这头。

        权衡之下,他只能给子鸢说了个大概框架,让其下去自己琢磨。

        子鸢见状,索性在当地开办童学,教黔首的孩子读书写字。

        本地黔首见状,自是犹豫,但是想着人家是太子身边的人,又曾给公主皇子授课,来教他们的孩子绝对是他们赚大发了。要是儿孙里有个懂事的,学成后得大师看重,被举孝廉,那就是祖坟冒青烟的事。况且太子说了,学堂包两顿饭。这种上赶着占两顿便宜的谁不去就是王八蛋。

        是以当地人对刘瑞的感激度一日高过一日,最后弄得溜达的郅都和算账的汲卫察觉不对。瞧着每天都有脸生的工匠过来帮忙,童学的老师也多了赵氏父子和陌生面孔,甚至在课后还帮童子家看地,教他们如何种庄稼才能收成更好,并且启蒙课本也多了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郅都可是在皇帝身边混过的,汲卫更是当今皇帝的太子洗马,两人只要有个疑心就能挖出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

        尼玛!墨家都要偷家了,你还在这儿瞎晃悠呢!

        什么脸生的工匠,什么突然出现的老师……

        那都是前来投奔的墨家人。

        那都是借着太子的人力物力开始发展自个基地的墨翟的瘪犊子们。

        尼玛他们在这儿给太子鞍前马后的,结果是替墨家做嫁衣。

        想到这儿,郅都和汲卫虽没吐出一口老血,但也差不了多少,于是开始写信的写信,派人的派人,说什么也得在当地的童学和盐场上插一脚。别等墨家基地升了,人也被太子打包回宫了,他们还没干点什么。

        忙着开第二第三个制盐场的刘瑞见状,也是叹了口气,就差往郅都和汲卫的脑门上戳几下。

        给你们机会你们不中用啊!给你们机会你们不中用啊!

        黄老学和法家在治国上很牛逼,然而却有个很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看不起穷人。准确说,是看不起黔首,觉得这么牛逼的学派只能授上,不能教下。

        也难怪他们在战国时赶不上墨家的发展速度,后来又被儒家所取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第74章 第 74 章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