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现在咱们就到你们208走一趟。”陈部长站起身。
李爱国与农夫对视一眼,拎起那个大箱子。
在那个年代,讲究兵贵神速,一旦发现好东西,恨不能立刻将其变为现实。
几人走到门口,陈部长让秘书安排车辆。
秘书听闻陈部长要前往208所,有些担忧地说:“首长,如今大会还在进行,全国几十家军工所的领导都在参会。按照会议流程,您该上台讲话……”
陈部长挥挥手打断他的话:“讲话的事儿,你去通知王书记,请他代劳了。”
“是……”秘书深深地看了一眼李爱国手中的箱子,实在想不出究竟是什么东西,能让陈部长宁愿错过如此重要的会议。
由一辆小轿车、两辆嘎斯吉普车组成的车队,风驰电掣般驶向位于CP区的208所。
208所虽是新建,房子却还是旧的,一条水泥路从中间横穿而过。
车队在水泥路上停下后,周总工立刻冲进办公室内,摇动电话通知了所里面的研究员。
片刻功夫之后,几个身穿灰色工装的中年人汇聚到了办公室内。
周总工走到李爱国跟前:“爱国同志,麻烦您了。”
李爱国明白这些都是专业的弹药研制与装配人员,当即打开箱子,取出五个近炸引信递过去。
几位工程师接过,仔细研究一番,纷纷点头:“这外形和体积,装在弹头位置正合适,只需对弹体内部做些改动,不会影响炮弹威力。
无论是122毫米的榴弹炮,还是37毫米的榴弹炮,都能装填。”
研究过后,工程师们给出最终意见:“给我们半天时间,保证完成改装。”
周总工点头:“那就辛苦你们了。”
说完,又补充一句,“这东西可能关乎咱们未来弹药的发展方向,务必谨慎对待。”
“您放心,周总工。”几位工程师小心翼翼地抱着近炸引信,朝弹药加工实验室走去。
李爱国、农夫和陈部长坐在办公室里,悠然地闲聊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