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总参谋长过誉了,败军之将,不可言勇。”
林凤祥在军校呆过一段时间,自然知道了华族的军制。
这个赵烈文在华族的军中可以算作第三号人物。
第一号自然是元首,三军总司令董良同志。
第二号人物是康八爷无疑了。那位八爷,林凤祥已经熟络。
两人在陆军学校可是切磋过的。
康老八还向林凤祥打听过北边的情况。
陆军学校缺么骑兵教官,林凤祥向康老八举荐了李开芳。
李开芳伤的太重,被救出来之时,只剩下一口气了,因此到现在还在养伤。
不过李开芳确实是一名非常厉害的骑兵将领。
这可是有历史资料证明的。
有一位叫陈思伯的北伐小兵,在他57岁时,也就是1894年冬天,记录了他四十年前参加北伐军的详细经历,全文共有一万多字,名叫《复生录》,是关于太平军北伐么见的当事人材料,十分珍贵。
陈思伯是湖北武昌人,他爸爹原是清廷武官,1853年1月太平军攻下武昌时,他父亲早已去世。
他自己躲在伯父家避难,因太平军在他伯父家搜到飞虎旗,要把他伯父抓去杀掉,陈思伯站出来说这旗是自己老爸的,要杀杀我好了,跟他伯父无关。
太平军觉得陈思伯是条汉子,取出红头巾叫他跟着太平军混,陈思伯只能与家人痛哭分别,便随着太平军攻南京,又跟着林凤祥的队伍北伐。
据他回忆,北伐时李开芳手下精锐骑兵单兵战斗力极强。
有一次太平军被围,有个太平军带着金手镯。被俘后,清军骑兵想要他的镯子,那太平军说,我反正马上就要死了,这手镯也没用了,你给我松了绑取走吧。
清军骑兵就给他松绑,正要拿他手镯,这名太平军反手拔出清军骑兵的刀,一刀将骑兵手臂砍断,夺马突出重围,于马上砍伤清兵几十人,狂奔而去。
到黄昏时,这马因自己想回营,又把这太平军带了回来,清兵不敢上前单挑,骑马将这人团团围住,马不能跑,几十人上前才将这名太平军乱刀砍死。
陈思伯后来降了清,为了感谢僧格林沁不杀之恩,对清朝武将一顿吹捧,因此他记叙太平军战斗力彪悍的一面,反而有很强的可信度。
出于太平军老兵这种生猛的战斗力,僧格林沁不会轻易硬碰硬,一直对太平军采取围困的办法。
只是李开芳身边的精锐骑兵在突围的时候几乎全部战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