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以父之名》来了 (2 / 6)

+A -A

        在这之前,他们其实都还有点小意见,觉得林夕坚持要用意呆利语独白,是不是要求太高,又或者要求太古怪了?

        就算用普通话录音,又或者用英语录音,效果不也差不多么?

        但现在看来,林夕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以及独特的理解,是真正的天才。

        脑海中的灵光,是凡夫俗子怎么都无法相比的。

        意呆利演唱家在走之前,都和林夕反复握手,说以后有机会要合作。

        独白和美声录制完成。

        接下来就主要是编曲了。

        这首歌的编曲风格,实在是太怪了,白露找的这家录音团队,作为国内顶尖的团队,就算天王天后他们都合作过不知道多少次,不管是摇滚、RB、说唱,都有过经验。

        但《以父之名》这种风格,他们还真是头一次见。

        闻所未闻!

        但偏偏这种怪异的风格,说不出的另类,却让他们大受震撼,甚至有了不少的启发。

        从整体的结构来看,《以父之名》是四四拍歌曲,选调D小调,小行板速度。一分半钟超长的前奏,黑色电影的风格,萨克斯,贝斯,吉他分解,架子鼓慢慢加入,然后进入主歌。

        相比于绝大多数主歌副歌结构的歌曲,这首歌的主歌部分就有三段,每段八小节,层层推进,没有重复。每一段主歌内部,也不是纯粹的模进,而是有起承转合,并且听起来流畅得一逼。

        怎么说呢?

        用录音团队的评价来说,他们感觉林夕这首《以父之名》其实并不是简单的说唱。

        或者说,和现在国内、乃至国外的所有说唱,都完全不一样。

        而是自成一派!

        完全属于他自己的风格!

        整首歌虽然是说唱为主体,但却像海绵一样,把很多其他的元素,各种音乐的精华吸收进来,然后再融合创造属于自己风格的歌曲。

        在这之前,他们从业二十几年,做了大几十张唱片专辑,从来没见过哪首歌会这般融入了复调,说唱,美声,而且,还又有很浓郁宗教气氛的叙事歌曲!

        不管林夕唱功如何。

        但在这首歌的制作上、风格上,林夕直接将国内顶尖的录音团队,直接给征服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都把人唱哭了,还说是口水歌? 第72章 《以父之名》来了 (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