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糖贵,大家伙舍不得,那满山的野杨梅,都熟得掉下来也没多少人去采,二郎想想都觉得可惜。
四娘也不甘落后,在菜园子里抓虫子喂给鸡吃。
二郎才不会亏本卖呢。大郎在心里暗暗想。
没想到,一口暗红的杨梅汤喝下肚,酸甜混合得极好,少一分太酸,多一分又太甜。
早上还有露水,割下来的稻子摊开在田里晒,等日头升上来,就开始打谷。
秦瑶觉得家里这四个真省心,更衬得刘老三像是个基因突变的奇葩。
其一,建立生产车间。
不过建了作坊,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
当然,主要的是书院里这么多读书人,可以先找他们打探。
“昨天你们把刘木匠带来的杨梅都熬了,那么大一竹篓呢,家里坛子装了两大坛,今晚喝不完明天会有发酵的酸臭味儿。”
早熟的那几家,开启了秋收的序幕。
刘老汉家有几十亩朝阳地,也已经成熟,昨日秦瑶回家之时,经过老宅进去问了下刘柏三兄弟关于招工的事。
不过如果越过刘家村的那一部分,还得去找其他村人进行交涉。
傍晚各自家去吃饭,晚饭吃完,刘木匠就拿着纸笔挨家挨户找人预定木料。
这会儿已经收拾妥当,就等着大郎把早饭做出来,稍微得闲,让二郎用碗给自己倒半碗尝尝。
二郎期待道:“那我们去讨野杨梅,多做点,就能天天喝了。”
野杨梅有股独特的香气,但就是太酸,也就是牙口好的少男少女们能受得了。
“可以啊,但卖不掉可别哭鼻子”秦瑶鼓励他们多尝试,但也会提前给小家伙们打好预防针。
知道秦瑶要进城去,二郎把昨夜他们成功用冰糖和野杨梅熬出来的杨梅汤给她装满竹筒,好带去路上喝。
王婆婆祖孙俩送的四只小鸡仔,现在在兄妹四人的精心喂养下,已经长到两斤多。
秦瑶昨天忙得脚不沾地,根本没顾得上品尝孩子们努力了大半天的劳动成果。
石料那边,秦瑶并不担心,那么大一座石头山放在那,石料不用担心不够。
一夜好眠,清晨醒来,山下已经传来“咚咚咚”的沉闷打谷声。
酸酸甜甜的,可解渴了。
“怎么样?”二郎期待的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