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丁税 (2 / 3)

+A -A

        现在路修了三分之二,秦瑶驾车都觉得需要花费的时间比原来少了很多。

        抵达刘家村时,才酉时末(六点半左右)。

        工人们两刻钟前已下工,文具厂大门已经关了,只留下一个小偏门,给值守看护仓库的工人进出。

        车队已经再次出发,开始送第二批书箱。

        白善那边秋收这段时间都没消息,可能是太忙了,也不知道文具盒销售得怎么样。

        秦瑶心里想着厂里的事情,车速渐慢,来到村井这块儿时,看见村民们都聚在这里,村长正在通知大家伙准备交粮税的事情。

        “过几日收粮的官差就要来了,这两日各家抓紧把粮税送到祠堂这边来,各家需缴纳的粮税我已经让刘功算出来,不清楚的去找他问一下,别弄错了账,省得到时候麻烦。”

        嘱咐完这些,瞥见牛车上的秦瑶母子五个,村长走过来,指着大郎叮嘱道:

        “你家记得多备份人丁税,大郎已满十岁,往后每年都得交二百文丁税了。”

        这个人丁税的年龄界限,各朝各代都有不同,有的十二才交,有的满十五、十八才交,但也有满八九岁就算丁的。

        盛国的偏早,但按照人丁来算,等大郎年满十六,就能到官府去领三十亩土地耕种。

        其中桑田十亩,粮田十亩,山林地十亩,领了就要开始交税。

        不过这种情况也是不断变化的,定额每年各有不同。往往和人口有关。

        开国初期,地广人稀,才有这么高的土地定额。

        发展到中期,这种定额就没有了。

        也可以不领,不领就不用交税,家里也能保留一位劳动力。

        刘家村村民们都不领,刘肥就没去领,自己一个人要种这么多亩地,想想他都害怕。

        而且一领了土地,就要独立一户,往后的徭役、赋税,都另外算。百姓们大多觉得不划算。

        这也是为什么村里人都很避讳分家的原因之一。

        如果有人被家族分出去,那是要被村里人用异样眼光审视一辈子的。

        大郎没想过自己居然还要交丁税,震惊之余,又觉得自己给家里添麻烦了,一路沉默。

        回到家后,立马把二郎三郎四娘叫进房间,让二郎把他们的攒下来的零花都拿出来。

        二郎知道大哥的想法,平日里抠门的他也不含糊,马上把钱箱子里的铜板都倒了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