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泰皇哪怕与龙凤麒麟敌对,可却也收了孔宣为徒。”
“如今巫道传承在巫族,其次在人族。”
“武道传承更是主要在人族,且真武至今可尚未收徒。”
“人皇之后,诸般证道法门涌现,对于功德的反倒不那么重视了。可实则在神与道同,还有合道上,玄黄功德之用,远胜过祭祀之力。”
燧皇听了点头:“玄黄功德代表的乃是天地,而祭祀之力乃是人道。”
“神与道同,亦或是合道,若是同时具备庞大的玄黄功德和祭祀之力,的确可大大减轻道化之劫。”
“只是祭祀之力也罢,功德却是难得。”
自开天辟地以来,得玄黄功德最多者,便是后土氏。
“难得,但非不可得。”
东皇太一笑道:“当年泰皇开创后天成神修炼体系,若非得人皇之助,却是要耗费不知道多少时日去宣扬、传扬。”
“龙凤麒麟三族若非有种族支撑,龙凤麒麟三道便难成大器。”
“此外,诸般证道法门,有内证,有外证,有以宝证道,却也未必不能借众生以证自身之道。”
“所谓法不可轻传,因果纠缠,业力滋生,害也。但弘扬大道,应天地之变,行天地之法,可得功德,此为利。”
燧皇听了若有所思,暗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族不拒诸道,可若非泰皇,实则难得巫道、龙凤麒麟等大道之精髓。”
“而若非大道弘扬,有山河社稷图构建人族传承,使得人人皆可修行,人族便难与其他各族相争。”
“只是山河社稷图虽可触及每一个人族,但时至如今,实则还无法完全做到人尽其才。”
“人的天赋多种多样,便是泰皇都无法预知每一个人,如灵阳氏这般的,却不知道被埋没了多少。”
想到此处,祂已然明白东皇太一的谋划,当即便道:“陛下之意燧人已然明白,待回去之后便晓谕各方,广立道统,收徒传道,深固人族根基。”
东皇太一听了笑着颔首,明明白白道:“一人之智不如众人之智,证道之后的路需得借众人之智,但此法不妨做在证道之前。”
后土氏和燧皇齐齐颔首。
虽然有教了徒弟,打死师傅,还有诸般因果业力纠缠。
可一人之力终有穷尽之时,自己做不到的事,后来之人未必不可。
……
另一边,从弥罗宫出来,上清等神尊、大罗金仙却没有走的很快,一路从大罗天往下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