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我才不是陪你,在房间看书看久了,出来透透气而已。”假期的宋瓷总是爱阅读,天气太热就没去图书馆,宅在家里。
就在这时。
街道办的柳阿姨来了,一个五十岁的和蔼妇女,散发着与紫荆街很契合的气场,她见到安亭与宋瓷,打了声招呼:“安亭,宋瓷,下午好哇。”
紫荆街的人们对于宋瓷都不陌生了。
“下午好。”两人异口同声。
柳阿姨看向安亭,问道:“安亭,你爸呢?”
“嗯,大热天的,跑去镇外的水库钓鱼了,不在家。”
“哦…”
读到柳阿姨眼中的无奈,安亭继续道:“柳阿姨,你有什么事情就直接告诉我,我可以帮伱转述。”
“是这样的,阿姨的女儿要出嫁了,婚礼在一个月后,打算在街口的祠堂摆十来桌,让你爸和老温掌勺。”
老温,就是街口大排档的温叔。
安家的收入来源有三,第一是收租;第二就是承包宴会;第三,村道每年的分红。
“哦,恭喜!”安亭有些意外,“不过,真少见,柳阿姨还在祠堂摆酒吗?”
“嗯,我比较念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人都跑去大酒店搞婚宴,越来越少人在村里或者街道的祠堂摆酒。
尤其是紫荆街,别看是三四线城市的乡镇地区,其实没有穷人。
而事实上,安爸爸也是一个念旧的人。
想当初,安爸爸与宋阿姨的二婚,前者有想过在祠堂摆酒,后者也不介意,最后放弃了,主要是二婚不能寒酸,必须风风光光,好让宋阿姨在紫荆街抬起头。
“我会帮你转述的,到时候让老爸给你回个电话,省得阿姨跑来跑去。”
“嗯!谢谢。”
柳阿姨分别给了安亭和宋瓷一个小红包,便是离去了。
望着柳阿姨的背影,又看看手上的红包,宋瓷有些好奇,道:“在祠堂搞婚宴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