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尝到了好处,百姓们才会行动。
而不是靠着三两句话就能让他们改变想法的。
纵然当时迫于应栗栗等人的“官威”,事后仍旧会反悔。
入秋。
当初那几位老丈找到了州府。
高兴的说,那些从西域带来的植物,种活了。
虽然前期以了解其特性而糟蹋了越有三分之一,好歹是活下了大半。
应栗栗等人跟去,看到那葱郁长势极好的果蔬,甚为满意。
旁边的州府司农官跟在旁边,将老人的一些栽培经验记录下来,到时候好普及。
老丈们群情激动,也顾不得藏着掖着,叽里呱啦的将栽培的问题和经验,说了个痛快。
应栗栗道:“等到结果后,可以搭建晾房,将这些葡萄晒制成葡萄干。
老汉不太懂。
干啥要晒干?
应栗栗解释道,这样是为了更少的运输,晒干的葡萄干可以保存很久,至少一年到一年半。
而且晒干的葡萄干更甜,价格也会更高。
这样就可以运输到大昭的各大州府,让当地百姓增加收入。
应栗栗道:“晾房是什么样子的,我只明白一个大概,具体如何,还要靠你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丈们多多琢磨。”
老丈一听,那是责任感爆棚。
拍着胸脯子保证,一定不会让将军失望的。
并且说,等到葡萄干真的成功了,必定最先送给她先尝尝。
应栗栗含笑应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