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刘大人所想的‘行商会之法’,更是作为一城金曹令担保的,用官府金库兜底的。
行商会的首领,则是护卫张殷。
这虽然不合法规,但却为刘大人迎来了梁城各县众多豪门大商的拥护爱戴。
且减少了年前的一些大商械斗,减少了一些人命案子,又尽量保证了物价的均衡。
梁城的知府大人虽然知道这件事情不太合规,可也是默许了刘大人放手去做。
刘大人也是很小心的只敢雇附近几县熟人,知底的人,其余的不敢笼络。
不然摊子太大的话,不知底的话,难免会出问题。
而刘大人看完小册子后,大约估摸了一下,又把册子递给了良文吏。
良文吏是笑呵呵的向米铺店家要来一支笔,几张纸。
等上片刻,店家亲自小跑送来,他身后还跟着几名伙计,带着桌椅板凳。
护卫看到店家如此有眼色,倒是也如良文吏那般,对店家赞赏的轻微点头。
良文吏则是郑重的开始演算。
他的记忆很好,也或许是长久接触十几年来的各项行商进程。
依照脑海中的记忆,不多时他就算出了单子上的出入和前几年差不多。
等算好,他向着刘大人汇报道:“若是按照这单子,也只算往年大行商的单子进项,不算散商,那么鱼比去年多了七十斤,麦芽糖少了十五斤,腊肉不差,野猪肉多了四百斤..”
良文吏说着,每随着他报出相差的数据。
护卫就提心吊胆上半分,又下意识看了看书生。
他记得书生说过,随着十一年前的战乱结束后,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每年年货的都会多卖上一些,所以可以适当的不和那些行商计较一分半得的利。
总体来说,就是可以多进一些,但这个多,也是有规划的量。
书生看到护卫望来,却是毫不担心,只听最后的结语。
也待念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