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贞观上将 (1 / 3)

+A -A

        “这高句丽莫非便是朝鲜?”

        简雍猜测,他们手里信息比较少,但简雍依稀记得:

        辽东那边似乎是有这个地儿的吧?

        孔明记得清楚,但感觉一时间也难以叙述清楚,只是确认道:

        “世宗孝武皇帝灭朝鲜,玄菟郡下设高句丽县。”

        “世祖光武皇帝时,高句骊称王遣使朝贡。”

        众人便懂了:这又是一个反复之臣。

        “为啥叫棒子?”张飞看不懂,这么多称呼,为何光幕唯独用这个相称?

        “后辈对其言语多鄙薄,应是蔑称。”简雍推测道。

        “其君主能信如此野史,并请优伶表演而愚民,可谓痴愚之民。”

        “哦”张飞了然,对这个解释比较信服,然后回头看看马谡:

        “幼常,汝切不可如那棒子一般。”

        马谡……三将军,您还是直说我是棒子得了。

        对孔明来说还有一些更加重要的事儿,干脆自己动手记了下来。

        比如种种病症之名,这个要去与张仲景一起讨论的,后世医道一途甚是精深。

        比如这个司马懿竟亦有帝号,那司马氏篡魏竟出自于此人之手?

        【晋书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点就是关于避讳的对象。

        晋书的主体是司马晋,但并不忌讳司马氏。

        甚至二凤自己就是司马晋最大的小黑子。

        二凤自己对司马懿的盖棺定论里,先是夸了一下其用人用兵和政治贡献方面。

        随后语气一转,先是盖章认证:奸臣!随后嘲笑他居然能被死了的诸葛亮吓走。

        最后更是嘲笑司马懿赔上了自己一辈子的忠名但也没当上皇帝,空有后辈追的帝号,但本质上还是个魏臣。

        既然皇帝都带头了,大唐的史官们也不客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2章 贞观上将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