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汉脊梁 (1 / 3)

+A -A

        因此百姓逢年过节就在路边给丞相烧纸。

        景耀六年灭国前夕,刘禅再次思念自己的相父,于是下令在定军山的丞相墓修祠堂,这也是第一座武侯祠。

        同年钟会伐蜀路过定军山时,专门下令不得在丞相祠堂附近樵采,算是保护丞相墓的第一人。

        当时丞相的遗书也是留给刘禅的,遗书中的明明白白:

        臣这么多年全靠俸禄过生活,成都家里还有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田地,这些已经够生活啦,若是家里还有余财,那就是诸葛家对不起国家。

        刘禅给丞相的悼词写的也很动人,将辅助自己的过往和出祁山的功绩都回忆了一番,哀叹丞相走的太早,最终无奈赠印绶,谥忠武。

        忠武之谥,就此也成为人臣的最高称赞,后来得到这个谥号的咱们大多也熟悉,比如二凤爱将尉迟敬德,保全大唐一丝颜面的郭子仪,南宋的脸面韩世忠,大宋脊梁岳武穆等。

        再后来的事咱们就都熟悉了,诸葛瞻被刘禅接到宫中抚养,并委以大任。

        最终诸葛瞻与诸葛尚双双殉国。

        也许你认为丞相不过尔尔,但你认为厉害的人,几乎都认为丞相很厉害。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文人骚客,如李太白、杜工部、刘禹锡、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等等等,将丞相之名传唱千年。

        丞相之名还会继续传唱下去吗?我觉得会的。

        杜工部有两句诗词得很好: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好诗!”

        即使迟钝如张飞,也能一秒服气。

        “喜欢军师的这个杜工部,还真是厉害!”

        庞统也很喜欢:

        “确实好诗,孔明就如黄河大江,即便千年过去也被人铭记传颂。”

        如果自己也有这待遇就好了。庞统在心里补了一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35章 大汉脊梁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