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侯君集还心怀感谢看了魏征一眼:
没想到啊,这魏征竟还夸咱老侯有宰相之才呢,真是慧眼识人。
不过此时魏征倒是没空去解读侯君集的眼神,眼看着自己墓碑被毁了又重修,魏征不去看,真心实意赞了一句:
“这王义方真乃君子也,陛下兴科举方有如此才俊为官,乃大唐之福也。”
李世民轻轻点头,不趋炎附势,能心怀公理,出身贫贱而不附豪强,这王义方倒是真切让他明白了科举的好处,如今最缺的就是这种良臣。
夸完王义方之后,魏征反倒是脸色有点不安:
“后世所说无错,臣此举颇有弄名之嫌。”
对身后事,魏征反倒真的没多少怨言。
毕竟若真的谏言数十万字还能幸终,那只能说明他魏征确实遇上了一位宽仁之君。
但魏征同样也比谁都明白,谏臣是最不能犯错的。
难得从魏征脸上看到窘迫的神色,李世民好好欣赏了一下才宽慰道:
“玄成无错,反倒是朕确实有失于你。”
“毕竟玄成也并非那后世中的转世星君,有些许私欲,再寻常不过。”
“且能平乱世,固然有朕之才,但亦有叔宝敬德死战,有克明玄龄之策,更有药师独镇南地。”
“这当朝亦是如此,此非朕之贞观,乃是我等君臣之贞观,玄成留书表贞观之功,何错之有?诸卿之奏对,皆当入本朝实录。”
这魏征说民如水君如舟,但君臣之间不也是如此?
且若是计较历代之帝王的话,猛谏如魏征,功高如李靖,皆能荣宠善终,可为贞观佳话。
至于毁墓碑……引以为鉴就是,不行晚上留玄成吃个饭再赔罪。
过去拍拍魏征的肩膀,李世民笑的很洒脱。
初入于此的刘仁轨感觉此刻的陛下有夺目之感。
而李世民处理完这些事,看着后面的张亮谋反,一时间又有点头疼。
【靠着过硬的政绩,656年王义方被李治破格提拔,重新回到京城任职侍御史。
而眼看着皇帝下场拉偏架,王义方再也坐不住了,但奏疏写好之后,他反倒是踌躇了。
海南岛十年不能改志,但若是再次连累母亲该要怎么办?
老夫人是个伟大的母亲,说楚汉相争时王陵母亲宁可自杀也不愿儿子投奔项羽,如今你能为道义发声,做母亲的死而无憾。
有母亲支持,王义方上朝时候坦然出列谏言,认为李治身为万邦之主,应当为天下表率,请按照唐律,治奸相李义府死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