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强叩国门 (2 / 3)

+A -A

        意料之外,发白的脸色上并没有怒意涌动。

        最终李世民幽幽叹了口气,不去看梗着脖子的魏征,而是面向旁边的大唐疆域图道:

        “能为万民谋福祉,方为天子之正。”

        魏征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让杜如晦松了一口气的是,魏征并没有太过于纠结这个,点了点头继续道

        “孟子亦言,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

        “陛下此前对太子,有求全责善之嫌。”

        李世民心中一叹,孟子的这一章他也读过,但从未想过会如此完美应验在自己身上。

        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是不宜夹杂夫子和学子这层关系的,因为如果作为夫子难免会对学生求全责备。

        但这么一来就难免父怒子怨,从而离心,最终父不成父,夫子不成夫子,此之谓舍本逐末。

        沉吟了一下,李世民缓缓道:

        “玄成今日便在宫中与朕一起用膳吧。”

        魏征拱拱手,心中明白陛下多半是要和他谈谈太子的教育问题了。

        至于这刘仁愿,魏征就不多言了,毕竟如今这人还未入仕,而且相信陛下如今既知,必会妥善重用。

        以及这高宗一朝对朝鲜半岛经营的失败,也会成为朝廷之后攻略朝鲜半岛的参考。

        以上种种都属于摆在明面上的事,魏征很知趣,觉得这类问题无需赘言。

        【不过在朝鲜半岛做的出色但不见于史册的,并非刘仁愿一人。

        唐灭高句丽之后,战争并未就此彻底结束,因为高句丽旧土上还有残余势力跟唐军打游击。

        而这里有意思的就来了,你说高宗精明吧,他偏偏一手促成了熊津都督府的彻底羁縻化,为新罗提供了可趁之机。

        但你说高宗昏庸吧,他只是一牵涉打仗就会犹豫不决,如果只论外交手段,那是足以和二凤掰掰腕子的。

        大非川之败后,在为吐蕃头疼的同时,高宗也敏锐的察觉到朝鲜半岛气氛的不同寻常:

        高句丽残余势力作乱,新罗也蠢蠢欲动,下一步是不是就要联络倭国再次夹击唐军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15章 强叩国门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