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凉州急报,吐谷浑獠寇侵鄯州,临湟水徘徊。”
李靖捋了捋胡子,他如今是兵部尚书,这份军报自然也是经手了的,对其中内容非常清楚。
鄯州可谓是吐谷浑的门户所在了,因此设有鄯城和湟水城,均有驻军,就是为了防备吐谷浑。
鄯州若陷,则贼寇能长驱直入,既可北上侵袭凉州,又能向东扰略陇右,可谓大患。
而凉州都督李大亮,就是陛下嵌在陇右的一颗钉子,既可靠又善战,虽无赫赫之功但战阵无失,又善经略,故而掌凉州最为合适不过。
此次鄯州的吐谷浑之危也是李大亮从凉州点兵前往解开。
不过这么说来……李靖想起来在颉利还没抓来时,李大亮就被任西北道安抚大使,看来那时虽无后世提点,但陛下的眼光已经自然而然落在了吐谷浑身上。
这些内容在李靖脑海里重新过了一遍,因此也自动忽视了陛下中间的慷慨陈词,但最后一句话听得清楚:
“……故而,朕意已决,着令药师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督掌讨灭吐谷浑诸事。”
于是李靖拱拱手:
“定不负陛下所托。”
此时并非朝堂,属于私下间的提前通气,故而也用不上大礼参拜,再说李世民也不需要这些。
就如东突厥之战,再多的溢美之词,都比不上活生生被抓到面前的颉利。
而且在副手和其他行军总管的人选上,李靖多半还要和李世民再商讨两次,等这些人选最终确定之后便会在朝会上宣布。
而往往朝会上宣布就意味着整场战事的正式启动,一如灭东突厥时的流程一般,李靖对此早已不陌生。
唯一可能不太一样的是,按此时习惯来说,李靖的这个行军大总管应该称西海道才是,但或许是后世念了太多次,如今成了青海道。
随后李靖便以青海道负责人的身份,与李世民详细探讨了粮草调拨,与此战初步想法事宜。
而在说到对吐谷浑的另一个出军方向时,李世民低声道:
“临洮羌人不可信。”
从陇右方向进攻吐谷浑有两条路,若说鄯州是正门的话,那临洮就称得上侧门。
由成纪——也就是天水,由此向西一直走就是临洮,这里遍布羌人,继续向西便约两百多里地,便是乌海,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苏定方的成名地,薛仁贵的伤心地。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