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章 卷舒风云,思接千载(下) (1 / 3)

+A -A

        如今的大汉帝国,坐拥千万里疆土。

        广袤深邃的国土上,青山连着青山,层叠连绵;草原接着草原,绿草如茵,眼望不穿;一片挨着一片的金黄谷田,没有一块儿荒芜的秃地,鸡鸣狗吠之声和缕缕炊烟在帝国四野时常冒出,可以说,如今的大汉帝国虽有内忧外患,但确实是自三皇五帝以来,华夏民族正在经历的、最为鼎盛的一个黄金时代。

        不过,土地一多、民众一多,思想就多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事儿,也就变多了。

        就有如今夜东宫的秘密会晤,五六个人,六七十个想法,七八百个心眼子,最后,出兵灭国高句丽,成为所有人不同想法中的共同点,也为今夜之事,完完整整地划上了一个句号。

        长安城中。

        就在刘淮等人议事之际,星灯遍地的文通馆内,一位姓刘的老头儿彻夜未眠,他抱心守定与寒月形影相吊,观了一夜的星象,正准备返回馆内休息。

        文通馆与文成馆、武通馆、武备馆,隶属于大汉京畿十二卿中的宗正府,四座书馆的藏书,囊括了从古至今十之八九的先贤典籍,因其巨大无比的藏书量,这四座书馆,被世人合并称为‘帝国明珠’。

        宗正府文通馆、文成馆、武通馆、武备馆作为收藏天下孤本残卷的帝国四馆,其收藏内容,可谓各有春秋。

        文成馆主要收藏历代野史、百家学说、民间

        杂谈和重要的研究成果;

        武通馆主要收藏历代兵法大家著作、山川地图、战阵、兵器样本;

        武备馆主要收藏江湖秘籍、门派详解,更新长生境界以上高手名录;

        文通馆则主收藏历代正史、人物列传,皇室奏章、诏书和年历。

        四大馆主都是精彩艳艳之辈,当代文成馆馆主是刘彦的二师父沈琼,而文通馆馆主,则是眼前这位穿着破破烂烂、头上仅剩了几根毛的刘老头儿。

        此刻,他观了一夜的星象,十分困倦,衣衫和头发都很缭乱,更显得刘老头儿有些邋遢了。

        时光的年轮从不停转,皇宫里的人一茬接着一茬的不停轮换,只有刘老头儿依然坚挺在文通馆,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变过。

        据说,到如今,已经没人知道刘老头儿侍奉过几任帝王,也已经没人说得清楚姓刘的老头儿是什么时候在文成馆的扎根,也没人说得清楚这姓刘的老头儿到底叫什么,年代太过久远,大家只知道,他姓刘。

        传说,蜀汉牙门将向宠麾下一员的偏将名为刘诩,原本是个默默无闻偏将。后来,诸葛亮北上汉中,临行前上《出师表》,其中提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约莫在向宠被提拔为中领军后,这位名叫刘诩的偏将被擢升为牙门将,时值汉嘉郡地区蛮夷发生叛乱,刘禅命刘诩率

        军前往平定,汉嘉之战中,刘诩每战必先,在他的身先士卒之下,蛮夷叛乱很快就被平定,有力保障了蜀汉的大后方稳定,而这位刘诩,却身负重伤,不省人事。

        战后,刘诩再也没有出现过军旅之中,那时的宫中有人称在文通馆见到过刘诩,因这一句传言,后世有很多人都认为,刘老头儿就是当年的刘诩将军。

        不过,这个说法,也有很多人并不认同,疑点有二:第一,根据从战场上和刘诩将军一起退下来的士兵们说,刘诩将军身中数箭,前胸后背已经被砍成了肉泥,还没有走到成都,便已经气若游丝了,根据这个疑点,刘诩将军很可能在回到成都后便已经气绝身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一剑吞鸿 391章 卷舒风云,思接千载(下)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