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给这些读书人带来“痛苦”的始作俑者之一,老朱的心情甚至还不错。
毕竟,文臣们若是抱团,对皇帝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当然了,若是文臣们搞党争,对皇帝来说同样不是好事。
怎么把握好一个度,让他们既不能抱团,又不能搞党争来消耗朝廷的力量,这也是一个学问。
老朱在别的方面,自认为学问只是一般般。
可在怎么做皇帝方面,他还是有自己一些心得的。
他知道自己在一些事上并不擅长,但他也会将自己擅长的事,都如数教给自己的大孙子。
每当这个时候,老朱都会有那么一点点后悔。
在宫外的十年,他的大孙子一直与他生活在一起。
他那时候怎么就没想着提前教导大孙子做皇帝呢!
如果他早早就教导了大孙子,那他现在不是就可以提前享受悠闲的生活,可以让大孙子帮他处理更多政务了吗?
不过,在与大孙子目光对上时,老朱又有点心虚地移开了目光。
他这么想可不对啊。
怎么能这么想呢!
朱英一看爷爷有点心虚的表情,就知道爷爷怕是讲着讲着课,又有点想提前撂挑子了。
这种情况,随着他成为储君之后,出现的次数在逐渐增加。
要不是朱英早就看出了爷爷的想法,并表示自己是不可能提前接班的,估计爷爷还真能干出抛下他,自己破路的事。
毕竟,无论是爷爷,还是他那四叔,都是武德充沛的皇帝。
相比于坐在龙椅上天天处理纸上的政务,他们大概更愿意带着人去打仗,或是四处转一转。
只不过,在没有靠谱的继承人能稳住朝堂局面的时候,他们也只能是想一想而已。
后来靠谱的继承人被培养了起来,原本历史线上的朱棣,就开始向外跑了。
而他爷爷朱元璋,却是因为有更多要处理的事,尤其是要处理一些开国元勋,所以不得不留在应天府。
等到终于料理了一些人,终于能够松一口气后,身边亲近的人,又开始一个个地离他而去。
差一点就要进入疯魔状态的老朱,自然就更不可能离开应天府了。
想到老朱自从做了皇帝之后,也的确没过过几天消停日子,朱英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竟然有点心软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