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愿与这学校的老师辩论经典。”
噗呲一声,赵匡胤却是一个没忍住,乐了。
真是,不要个B脸了啊。
虽然确实是不认识这些老头,但能被这些文官集团在这个时候找来,还敢直接冲着自己叫板,不用说,肯定至少也都是些有点名气的所谓儒者,而且八成岁数都在六七十岁以上。
在古代,七十岁的老年人可以横着走了,就算是指着赵匡胤的鼻子骂,以赵匡胤一直以来苦心孤诣地营造出来的形象来说也不可能把他们怎么样,所以一定程度上他们确实是可以肆无忌惮。
换言之,这些老东西很有可能都是白首穷经数十载的老学究。
而小学这边呢?哪有一个是正经读书人?
即便是那些禁军出来的,也一定是学得不怎么样的,毕竟真正学得好的人肯定都在开封混了啊,没理由不远千里的跑到扬州来出差。
而且普遍都是些二十多岁,甚至还不到二十岁的孩子。
一群白首穷经的老东西,找到自己,要跟一群二十来岁,非读书人出身的小学老师辩经。
脸呢?
然而赵匡胤非但没有恼,却反而很高兴地点头同意了,道:“正所谓,理越辩越明,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也都是靠辩论来争一个对错,我看,很好么,你们这些儒家的贤良方正,愿意和先圣一样,重新与这新学进行辩经,这很好啊。”
这话一说,一众老东西的脸都紫了。
哪来的什么新学啊?
怎么就诸子百家了?
儒学乃是华夏正统,怎么就又变回诸子百家了?
然而这还没完,就见赵匡胤沉吟一会儿后接着道:“本来,我还想等三弟回来之后,再把这屎盆子还给他,可既然他那么忙,这擦屁股的事儿,还是我替他来吧。”
“既然要辩经,光你们几个在小学辩,那又有什么意思?要辩,就要全民参与么,此前在开封的时候,不是有近万人上京城告御状,要求朕拨乱反正么?”
“可是我一来这扬州,嘿,居然还有几十万人劝我将新政定为常例。你们说,到底哪个才是民意呢?我看啊,都是民意,但既然这两个观点是截然相反,嗯,理不辩,不明么。”
“明日,在外城画出一片地来,要我说,就把这一万人带出来,让他们分散道城外的数十万百姓之间去,让他们也一同辩论一下么,我也好看看,到底他们谁说得,更有道理。”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