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高明的政治斗争,往往用最朴素的方 (3 / 3)

+A -A

        “不错,此人,应该确实算是齐王殿下的人吧,今年京察,齐王殿下点了此人上中,也是开封府二十二个县令中,唯一的一个上中。”

        说着,赵普就将早已准备好的人事资料递给赵匡胤。

        赵匡胤翻了翻,忍不住赞叹:“是个人才啊,老二那人,驭下还是严格的,既然能给他上中之评,此人必然有着真本事,怎么,你是要跟我举荐此人么?”

        “正是,根据臣命人彻查的数据,今年开封诸县之中,唯有这个郑县今年铺桥修路最多,光是能跑双排马车的官道就修了不止一条,甚至他们还整修了运河,恐怕全国的知县,都远不能跟他相比。”

        赵匡胤一脸赞叹之色:“一县之力,居然还能主动整修河道,难得啊,难得,更难得的是,你居然会向我推荐老二的人,好啊,好啊,你现在是宰相了,你能如此大度,以国事为重,我很欣慰啊。”

        赵普笑呵呵地道:“官家您说笑了,朝廷的人都是官家的人是大宋的人,没什么臣的人,齐王的人,我的意思是,我大宋既然敢开万世不敢开之新政,自然也要开万世未有之先例,这个孙兴祖,既然是能吏,又修了这么多的路,是不是能……给个上上?”

        “上上?”

        国人么,讲究个谦虚,一般就考察来说,上中就已经是顶格了的好了,至于再上面,上上的评价,那就基本不是为活人准备的东西。

        就好像正一品这种官职基本从不为活人准备,一般若是有活人当上了正一品,那基本离篡位也不远了。

        然而赵匡胤本来就是军人出身,他给官本来就随意,赵普的这个建议,还真是提在他心缝里去了。

        忍不住道:“此人,你了解么?确实当得上上上之选?”

        赵普道:“臣,不太了解,我都没见过他,不过我对齐王了解,齐王既然都如此推举此人,此人肯定是没问题的。”

        “嗯……也对,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啊,早就跟你说过,用人,做事,要信人,不要总想着什么事都事必躬亲,也不要总想着把什么权柄都抓得那么牢,你说你,不管在哪个衙门都那么强势,这对你也是不利的么,老二那人,大本事没有,比不得三弟,但他做事勤勉,与你相互配合,处理一些日常政务,那还是绰绰有余的么,他的眼光啊,错不了的。”

        赵普闻言,没忍住在嘴角露出一个弧度很高的微笑。

        “哦对了,我听说,这修桥铺路之事,郑县有一黄姓乡贤,出力甚多,据说乡贤集资之中,有大半都是他所捐赠,官家您看,这是这孙县令的上书,曾请礼部为这位黄姓乡贤立下牌坊。”

        如今大宋的新规是,京东、京西地区,修桥铺路之时,朝廷负责三分之一的钱,商行负责三分之一的钱,最后的三分之一由地方官府自筹。

        自筹么,自然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富绅乡贤的捐赠了。

        “哦?嗯……不错不错,这,才是真正的乡贤楷模啊,可惜,我大宋如今科举已经不看名气了,否则,凭此,也至少要给此人一个进士,此人,确实要表扬啊。”

        赵匡胤的心情简直是不要太好,这么多年了,赵普和赵光义之间的争斗不休他自然都看在眼里,老实说,这还真不是他故意搞分化,他一个开国帝王,统御群臣根本就不需要这种手段。

        两个都是他的亲人,赵普虽然不是他的亲兄弟,但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看在眼里,也是急在心里的。

        好啊,好啊。

        赵普啊赵普,我错怪你了,我一直以为你这人恋权,还小心眼,甚至有些睚眦必报,现在看来,你成长了很多啊,从枢密院往外这么一调,这格局立马就上来了。

        说罢,赵匡胤哈哈大笑着命人找来纸笔,却是挥毫泼墨,写下了“乡贤楷模”四个大字,然后用上自己的私印,吩咐王继恩道:“这四个字,给礼部送去,回头给那个乡贤立牌坊的时候,直接挂在那牌坊上吧。”

        感谢这个姓孙的县令,你,就是我大宋这两位宰相重归于好的契机啊。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家兄宋太祖 第168章 高明的政治斗争,往往用最朴素的方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