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多逊却道:“让您丢人,让您难堪,那……能动摇官家对您的信任,能影响您身上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责么?能打击到您的职权么?”
“啊,这……”
赵光义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了:“对啊,赵普他图什么?”
一直以来,赵普跟赵光义之间虽然是明争暗斗不断,但彼此之间一直是朝着对方的手下在开刀,而且同样也是彼此之间给足了面子的。
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赵普一直在臭不要脸的欺辱卢多逊,还调走了他的左膀右臂姚恕,可即使是这样,那姚恕至少名义上也升官了的。
他可是从推官升成了知州,从助手,升成了一方诸侯,虽然远离了政治中心,可说不准人家姚恕还很高兴呢,毕竟,谁愿意一直当个助手呢?当几年知州混一混资历,稍微做出点成绩来,再让赵光义想办法调回京城么,那不就进六部了么?
说白了,就是俩人之间虽然斗,但烈度其实一直还可以,而且虽然赵普看上去强势咄咄逼人一直在主动出击,但他却是根本不敢碰赵光义本人,只敢撩拨他的手下的,而卢多逊,却是直接上书弹劾赵普本人的。
因为很简单的道理啊,赵光义能有今天这个地位和权柄,是因为他是赵匡胤的亲弟弟,赵光美的亲哥哥,他就算是犯了再大的错处,只要不是造反,有什么是不能原谅的呢?
甚至就算是造反,恐怕也会被原谅,至多被贬为庶人而已。
仅这一条,赵光义其实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所以……赵普他图什么?
就图让赵光义丢脸么?
然后呢?
对于政治人物来说,丢个脸,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出半年,这事儿就会被所有人有意无意地忘掉,但是赵光义和赵普的仇恨无疑是会进一步加深的,甚至赵匡胤本人也必然对此不喜。
赵普这么搞,岂不是得不偿失?
“对,以他的性格,做一件这么大的事,绝不会只为了给我添堵,给他自己添痛快的,我那个三弟倒是有可能,可他……老卢,你说他这是图什么呢?”
卢多逊很认真地想了想,却问:“敢问殿下,若是没有赵普这一告,不知您打算如何处置这位孙县令呢?”
赵光义想也没想地道:“当然是交由三司会审,让他认罪伏法,判他一个……不对,不能判,至少此事不能由我来办。”
赵光义却是突然反应过来了,这事儿不对啊。
如果将人交给三司,除非有着强烈的外部施压,否则这事儿十之八九是要重拿,轻放的啊。
因为这事儿确实是一个普遍现象,正如他跟赵光美推测的那样,很可能整个京东京西,所有的基层官员全都或主动或被动的沦陷了,杀孙兴祖,岂不是要让其他的知县都惶惶不可终日么?
所谓法不责众,如果一件事,所有人都犯了法,那出错的一定不是犯法的人而是法律本身。
孙兴祖一个考评上中,作为赵光义嫡系亲信的人都因此而死,大理寺若真敢顶着压力给判了,那这两京路几百个知县怎么办?抓是不抓审是不审判是不判?
再说真要较真的话,人家可能确实也没什么大罪。
是,死了人了,但人是黄老爷杀的,和他这个县令有什么关系,顶多也就是包庇、纵容,甚至封路不让百姓走这件事本身他都可以干脆推给本县押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