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深入与宋国接触,就越是能明白宋国的国力之昌盛,强大,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大,他自问,宋辽一旦开战,只要赵匡胤和赵光美不糊涂,不会傻呵呵的在平原上跟辽骑搞大决战,凭借战略纵深和更密集的人口更发达的工业去拖的话,辽国其实已经完全没有胜算了。
至少在他的商行发展得和大宋一样好之前是没戏了。
说句大实在话,就算是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他们其实也没什么胜算,虽然开封无险可守,但他可是知道,开封是不禁弩的,这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若是当真人人手持一把弩弓,累死他们辽国,这也打不下来啊。
北强南弱的局面,恐怕,是快要结束了。
而且眼下辽国国内的政治也确实是不稳,此次出使,虽不是为了称臣,但其实确实也是带着服软,求和的意思,就看宋国能不能接受了,如果不接受的话,要看耶律璟到底会不会下动员令,而萧思温有种预感,一旦耶律璟真的下了动员令,很有可能宋军没等打,辽国自己人就把人脑子给打成狗脑子了。
反正萧思温是想好了,到时候真要下动员令,自己肯定会阳奉阴违,一会儿去找渤海国的来使聊聊天,要是有动员令的话就让他们造造反,把自己的精力牵扯一下,回头自己省了族人去死,他们渤海国可以借机恢复独立,双赢。
毕竟,耶律璟的皇后不姓萧,而是一个姓郭的汉人,他想要跳过萧家,直接管理汉人,直接得到汉人的效忠,这特么其实已经是踩了萧思温的底线了,而且萧思温此时在辽国是没有什么正经的官职在身的。
说白了,这就是不想带他们萧家一块玩了么。
实话实说,当初柴荣北伐的时候,之所以那么容易就收复关南三州,萧思温表现得之所以如此的不堪大用,很难说他是不是故意为之。
皇后都不姓萧,我凭什么还要为你们耶律家的江山拼命呢?
辽国的政治逻辑和中原王朝是完全不同的,拿中原的政治视角去看辽国政治,会越看越迷糊的,不是谁当了什么样的官职才会有什么样的实力,恰恰相反,你得先有这样的实力,才能拿到什么位置的官职。
耶律璟想的就是打破这个规矩,大家都看得明白,实话实说这也不能算错,他确实也不像是宋人说的那么无能,睡王这个称号实在是有点抹黑人家。
不止是他萧思温,辽国国内几乎所有的实权贵族都是耶律璟的打击对象,他想要尽收天下权柄,做一个一言九鼎,言出法随的真正大辽皇帝。
这肯定不是什么昏君行为,就是吧……反正宋人是很高兴的,可喜欢这个英明之主了。
那么这个时候,萧思温自然就要给自己,给萧家都找点后路了,这也是为什么明明西边都已经打起来了,东边,尤其是幽州跟宋国的关系却越来越铁的原因。
耶律璟时代的辽国并不是一个严丝合缝的整体,真的把辽国捏成一坨的其实是萧绰。
所以萧思温这一趟出访想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而且不管西边如何,他本人是特别特别不想跟宋军打仗的,自然也不惜稍微落下这么一点面子来给宋国示好。
甚至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就坐在车上不动弹好像也不太好,显得过于高冷了,这个身份其实他是不该拿的。
唱歌跳舞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学着党项人那样背唐诗吧……好像也不合适,麟州府州和大宋到底是不是一家不好说,但这燕云十六州,却真的都是一家人啊。
于是思来想去,萧思温却是干脆站在花车上冲着百姓招手示意,同时吩咐亲兵们喊着道:“幽州瓷,白如玉,幽州盐,细如沙,幽州马,耐力强。”
好家伙,居然做上广告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