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这秦王怎么跟宋奸似的 (2 / 4)

+A -A

        然而要发展工业,就必须进行城市化,城市化就必然会跟这些人走到对立面,赵光美在宋朝这边搞新政都搞得腥风血雨的,辽国那边搞城市化,据他所知幺蛾子其实是比宋朝要更多的。

        一旦让他们用上电,玻璃,水泥这种大玩意,这恐怕就是你死我活的矛盾了,城市经济要想大发展,其前提就是地主经济大破产,地主阶级都大破产了,那契丹人统治幽云的根基何在?城市经济?城市经济是受制于原料和市场的啊。

        再说市民经济越发达,义务兵就越是靠不住,征兵役的时候大家都会躲的,也不可能再搞全民皆兵,如此一来,辽国最可怕的耕战体制,这种拿起刀子是兵放下武器是民的武德充沛必然维持不住。因为工厂的活儿是不能停的,远征?回来之后工作没了怎么办?

        现代社会那些征兵制国家,人家征兵是给军饷的。

        而如果辽国要是想养一直常备的全职禁军,那就太好了,比这个大宋会怕辽国么?

        第三,就是搞城市经济,跟大宋搞贸易,幽云的汉人地位一定会进一步提升,甚至是契丹人也一定会进一步的汉化,辽国内部的南北两院矛盾一定会进一步的恶化。

        唐朝时之所以会有安史之乱,不就是因为河北养关中,承担了三分之二的国家财税,偏偏朝堂上还都是关中人,还特娘的整日奢靡享受,以至于关中豪族岁月静好,河北兵户负重前行么。

        辽国要搞工业化,其内部矛盾必然会比安史之乱时的唐朝要大得多,而萧思温,他的权力可远不是当年的安禄山能比的。

        简而言之,大宋的目的就是要趁着耶律璟这一朝的皇后不姓萧的这样一个天赐良机,想方设法的把萧思温培养成大辽的安禄山。

        无非是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付出什么成本的问题。

        正发愁贸然的大笔捐赠会惹得辽国警惕,没有一个好的借口呢,这不就来了么。

        当然,这些道理辽国的权贵,以及萧思温未必在事后就想不明白,但其实想明白也没用,晚清的朝廷难道不知道洋务运动会导致王朝崩塌么?

        自然,萧思温就受宠若惊了,而且赵光美是真把他往那几个工厂里去领,一点藏私的想法都没有那种。

        “其实河北地区,是不太适合用这个混合水泥里做建筑的,混合水泥的强度虽然够用,抗腐蚀也极佳,但却并不抗冻,河北的冬天太冷了,可能会冻裂开,回头你们要是能等的话,我倒是可以教你做一种新型的水泥,抗冻的,但是成本会增加许多,而且不耐腐蚀,你们可以生产那个,然后咱们互通有无么,将来我们的北方地区要用水泥,尤其是夏州,府州,麟州这些地方,完全可以从你们那里买啊。”

        “另外这个发电厂,因为是水力发电么,所以必须要有大江大河,还得有高低落差,实话实说,我觉得蓟州的条件其实比幽州要好,我要是你,就双管齐下,幽州和冀州一起发展,而且冀州有海运优势,日后咱们把造船业的这最后的一块拼图补上,互相之间联通也方便,还能以此为基,去联络高丽、倭国等地。”

        “至于制糖,我是不太建议你们搞的,事实上开封的这点制糖我都想给搬走了,咱们北方不是甘蔗的主产区啊,当然你们要是想学的话那我肯定也乐意教,不过我建议你们最好还是学学怎么制盐,扬长避短么。”

        “最后,萧叔我说实在的,这些个技术光靠我跟你这么说,你也记不住多少,回头你们还是得挖我们的工程师,是不是也怪费劲的?

        莫不如啊,你干脆就派些优秀青年,技术工人,来开封留学得了,开封如今在军校的基础上又独立出来一个新的高校,与太学同级,再往上还可以继续深造,学得好了,照样是朝廷承认的博士,我也会每隔个几天就会去那边上课讲东西,你让他们来学呗。

        至于说技术设备,你们也别学着自己造了,想要啥设备你就直说,我卖给你,而且还派工程师到您那,上门安装,上门指导。”

        萧思温一脸懵逼。

        “你……这是下血本了?你们大宋这是有什么阴谋?总不可能是是为了绰丫头吧,殿下,大家都是手握大权的人物,你要说您被儿女私情所惑,我可也得信啊。”

        “当然,还有附带的条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家兄宋太祖 第203章 这秦王怎么跟宋奸似的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