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你是真疯啊! (2 / 3)

+A -A

        见赵光美这头是顾左右而言他的装糊涂似的,赵光义也是颇有些绝望地捂着脑袋,撇嘴道:“你啊,看似大公无私,实际上你分明是自私透了,为了建立你心中的理想政体,你是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啊,你也不想想,这个过程中若是让官不聊生,民又何以立?当官的若是日子过得患得患失,受其管的百姓,只怕是非得要遭大殃不可的,你信不信,这次你这么胡搞,全国上下,至少要死上几万人,至少要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家破人亡,或许你确实是有事后补救的能力,但你建立的新系统一定会比现在的更好么?这几十万的老百姓,就是你推行新政的代价。”

        赵光美闻言愣了一下,却是没有反驳赵光义的指责,相反,反而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莫说是几十万,就是上百万的老百姓因此而死,我也是信的,你说的确实没错,不过,我也从没标榜过自己是什么好人,知我罪我,其唯春秋,是非功过,让后人说罢。”

        赵光美又不是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当然不会认为文官没有兵权就没有破坏力了,这世上的任何事,都是做事之前先作孽的,赵光义说的这些他基本认同,不管是朝廷的地方体系还是商行的商业体系,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混乱,必然都会导致民不聊生。

        只有初出茅庐的人才会认为地方文官的死活跟普通老百姓没有关系。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一名地方官员在得知自己正在被曹彬调查,甚至已经被秦王殿下视为眼中钉,他接下来会怎么做呢?是主动吐出多年贼赃,投案自首,争取殿下能给自己一个宽大处理?

        还是……竭尽全力的拖延调查进度,然后用手里有权的最后一段时间,去大贪特贪,刮地三尺,争取在下课之前,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十八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财?

        如果一体体系内的其他人都是正常的官员,就他一个人想贪,那么大概率他贪也有个限度,因为他贪完了他的其他同僚还得接着过日子,甚至是接着贪,总不能为你一个人的一顿胡吃海塞而破坏了大家的顿顿饱。

        割韭菜不割韭菜根是贪官界最大的潜规则。

        但是,当这一切变成系统性问题,当这样过不下去要最后吃一顿好的的人变成一个体系的大多数的时候,当所有拥有实权的地方官员开始互相配合着割韭菜根的时候。

        放心,短时间内他们一定能把这片区域的所有韭菜都连根拔起,寸草不生,就算是有人官逼民反,这又跟他们这些官员有什么关系呢?

        这也是历朝历代,越是前方吃紧越是后方紧吃的原因。

        崇祯剿匪的时候越是没钱,越是筹款,天下的官员就越是不可能捐赠家资,而是一定会竭尽全力的去贪掉自己能过手的每一分银子,到时候把银子送回老家找个地方一埋,国家亡不忘关人家屁事啊。

        朝廷快亡啦,这钱可能是最后一笔啦,再不贪就没机会啦。

        反正朝廷都快亡了,贪了又能怎么滴,朝廷已经没有能力查贪啦。

        就算那李自成是杀人魔王,就算是对我严刑逼供的逼问银子,没有关系啊,只要我能挺得住,哪怕是只交出去一小半的藏银,只要另一半能给子孙后代留下,我死的就值啊。

        事情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他这一波大查,本质上跟明末的官员紧吃对官员来说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不明末呢,明末的官员无处可逃,宋初的官员却可以往南唐南汉吴越辽国逃。

        所以,对于地方官员来说,甚至巴不得境内能出个陈胜吴广呢,出不来都得逼着老百姓去当陈胜吴广。

        因为这样,他们临死之前才能贪得更多。

        因为他们被陈胜吴广杀死,他们贪下来的银子就没处可查了,甚至做个秀的话还能死于王事,博取一个忠烈之名,他们的妻女后代都能作为忠烈之后,心安理得的花着这些民脂民膏,将来孩子读书科举做官,还能再去搜刮新的民脂民膏。

        至少在宋,明,清三朝,那些忠义而死,甚至是因此而青史留名的地方官员,大多都是这么来的。

        反之,若是这陈胜吴广不出现,秦王殿下就会抓他们的人,搜他们的钱,妻儿家人就会沦为犯官家属。

        在这种生死关头,指望官员们长良心,那还莫不如指望秦始皇复活呢。

        如果短期之内,全天下的官员中有大多数都在努力的去割韭菜根,且逼迫境内百姓成为陈胜吴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家兄宋太祖 第219章 你是真疯啊!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