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赵宋不做家天下 (3 / 4)

+A -A

        “狗屁的周礼,周礼所谓的八百年江山,谁又知道其中的细节呢?再说那时候天下也不集权啊,商周时期的人们都是集体耕作的,说白了就是跟现在的大理差不多,诸侯就跟那边的土司差不多,这特娘的跟现在还是一回事儿?谁要是还拿周礼说事儿,不是坏,就是傻,谁要觉得那样才是太平盛世,我现在就送他去镇南府找昭儿效命去。”

        二人无奈,只好任命似的退下。

        赵匡胤说得一点没错,赵光美他压根就是不怕任何人跟他竞争,所以才会这么的有恃无恐,赵薛二人当然也都明白,就是……就是这么被放在火上烤实在是太难受了,而且此事绝无先例,谁也不知道将来写入史书,会把他们俩给写成什么样子。

        很快的,这场大礼议自然就从朝堂扩散到了市井,邸报上大篇大篇的开始报道会议纪要,甚至是被整理装订成册在到处发行,而且销量极其骇人,几乎每一个识文断字的人都忍不住买了来看,而现如今的大宋,识文断字的人可是很多的。

        看言论,赵光美简直就跟个乱臣贼子似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晚年曹操的发言实录呢。

        可赵光美本就是板上钉钉的储君,挖的是自己的墙角啊,以至于天下百姓都震惊了,震惊之后,就是深深的佩服。

        因为不管礼法之事如何的冠冕堂皇,本质上依然都是让天下人当皇帝的私产,这种社会运转逻辑本来就是不适合市民经济的。

        就算这天下是你们赵家的,可伱们赵家确实是不能保证你们每一代都不出庸人,甚至是不出傻子的啊。

        民间做买卖的也知道,儿子不成器,就要扶持一个掌柜的来代管店面,让孩子们作为东家吃红利,等什么时候后代子孙中重新出来一个能人,能管好这个店铺了,再把店铺重新接手给管过来。

        秦王殿下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么?

        民间的店铺是这个道理,这赵宋天下自然也应该是这个道理啊。

        老百姓不傻的,他们当然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其实只要不是军事政变,没有流血冲突,这天下当然应该是能者居之的好,只不过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时候所谓的能者,往往都是兵强马壮者,而到底谁是兵强马壮者往往又需要打过才知道,这才使天下生灵涂炭。

        如果真的能有一种方式,不通过兵强马壮也能分得出谁是能者,这又怎么会不的好事呢?

        秦王殿下作为储君,居然能够如此的高风亮节,格局都大到这个份上了,这不是再世圣人又是什么?

        至于百官,百官说什么不重要,他们自己还真未必相信他们自己嘴里说出来的鬼话。

        所谓群情汹汹,市井百姓是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自然是支持赵光美的人多,整个市井舆论普遍的认为,百官之所以之乎者也的反对其实就是一种虚伪,于是乎反对赵光美改革的人,所说的话自然就全都成为了虚伪的官场辞令,渐渐的,说的人也就不多了。

        然后,赵光美又出了幺蛾子。

        首先是改建太庙,赵光美认为,太庙是太庙,家庙是家庙,咱们赵宋不是家天下王朝,所以太庙和家庙必须得分开。

        家庙么,那就是从他们家高祖父赵朓开始,一辈一辈的开始往下排,但这是他们老赵家自己的家庙,老赵家的自己人祭拜一下也就得了,其余的文武百官就不用祭拜了,重臣武将是国家的忠臣武将,自然也没有陪祭家庙的道理。

        而太庙,那是国家的宗庙,包括他爹赵弘殷在内,前边的这些老赵家的牌位必须得撤下来,赵宋开国的时候他们都死了,他们又有什么资格出现在太庙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家兄宋太祖 第257章 赵宋不做家天下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