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既是,以后皇帝的命令也必须通过门下省的审核才能推行天下,而门下省的成员则包括政事堂的几大宰相加几个参知政事,暂时负责门下省议事的则是御史台的张霭。
言官们终于可以肆无忌惮的怼官家啦。
第二件大事就是军队改革,也就是要创建海军,裁撤禁军。
不过这件事是赵匡胤亲自抓,他这个所谓的官家,在太上皇面前那不就是个屁吗,里外里这事儿跟他就没有关系。
军队的事儿,可以说他是碰都不能碰的。
剩下的还有几件大事,比如说赵德昭主导的西南大开发,亦或是刘光义等人在筹谋的攻略南唐,此外还有东南,西北,哪边都能做出一番大业。
当然了,还有赵光美现在一直念叨着的奴隶遣返问题,这也都是大事。
可是这么多的大事,他这个官家的能力有限,是不可能都管过来的,而且任何的政策都有副作用,而且有些事他在这其中能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
奴隶遣返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大宋已经富足到周边异族会主动过来自己卖自己的地步了,想通过一纸政策就解决这个问题,纯属痴人说梦,这非得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可,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
而且这个奴隶问题分明是个远忧,不是近患,至少目前为止,这些奴隶们还很乖,绝大多数也没到自由期。
反正城里的奴隶也都是以女奴为主,女人,能干出什么大事来?大多数估摸着十之八九还是嫁给宋人当小妾的,而只要做了小妾,那出什么问题就都是家庭伦理了,跟朝廷有什么关系?
虽然数据显示,大宋现在和离的夫妇越来越高,开封府甚至都开始统计和离率了,不过至少在薛居正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
他这个官家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只打算干几年,至多不超过五年,自然不能把精力放在这种短期不见效果的事情上。
所以首先,薛居正打算大批的提拔新儒学派的官员,然后想办法让朝廷拨款加大对民间的教育投入,除了六经等儒学经典之外尤其要重视职业教育。
赵光美和赵匡胤本质上都是退出了朝廷的,但是赵光义人却还在朝堂之上,此人在朝,对自己这个官家的掣肘实在太大,赵匡胤和赵光美要是不管,他基本就只能做这齐王殿下的提线木偶了。
这也不是赵匡胤和赵光美想要看到的结果,没有试验意义啊也。
而除了这件事之外,薛居正打算将精力,放在新农作物的种植推广,新粮种的选育培养,花费的推广使用等一系列的农业生产改革上。
所谓的社稷安稳,不就是五谷丰登么。
再多的宏大叙事,什么开疆拓土,能够反映到普通老百姓身上的好处,都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再说赵光美和赵匡胤珠玉在前,他就算干出再多的事儿,也注定会被挑挑拣拣,也一定会给人一种没啥大不了的感觉。
毕竟,一个完全集权的统治者,他做的任何好事都会被人民所牢记,而一个不能集权,像他这种通过选举接班的方式上位的统治者,做得好是应该的,稍微做得差一点就会被骂昏君。
这其实也是赵宋不做家天下的原因。
那,他何不把精力放在那些真正能够立竿见影的事情上呢?
农业改革相对立竿见影,而且这个活儿就是三司在推,他熟悉啊。
而这件事,其实跟赵光美所要推行的奴隶遣返制度,是有一定的冲突的,因为现在的大宋真正干那些比较辛苦的农活儿的,尤其是集体农场负责种地的,现在都是外地来的农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