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就不必说了,三弟是脱离了朝廷才建立了商行,就连昭儿,现在也干得有声有色,是开疆拓土之大功,只有我,一直在朝廷中做事,反而缺少历练。”
“本来是打算辞去官职后去广州开拓,那边既可在陆上拓疆,直至和昭儿接壤,彻底联通陆上交通,也可以建造船厂、海军,假以时日必成为我大宋先锋,正适合我去作一番事业,过些年朝中要是缺人,我再回来做官家,底气也能更足一些。”
赵匡胤和赵光美闻言,纷纷表示诧异,但其实仔细一想,这事儿好像还真是合理,甚至这老二这么个想法其实是很聪明的。
他现在这个宰相当的是没意义的,毕竟他要是想的话早就能当皇帝了,薛居正又管不了他,以前争权夺利想去争的东西,现在看来好像也没啥意义了。
他当然也不是不愿意当皇帝,只是这赵大赵三都在,而且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威望不足,当这个皇帝也会挺憋屈的,反而会被老大和老三联手各种限制,所以莫不如不当。
所以他继续当他的中书门下平章事,反倒是能借此相权,开始大手笔的限制皇权,推出一系列改革。
也正因为他在朝中,赵大和赵三才会如此放心的大撒把,对洛阳的事情几乎都不怎么关心了,反倒是让他这个首相的权力大大的增加。
他不当这个皇帝,权力反而比当皇帝更大。
事实上如果赵光美不加以干涉的话,再让他这么发展下去,大宋很可能会变成一个内阁责任制,首相治国的国家。
赵光美也一直那么看着。
然而随着薛居正已经越来越明确的表示出来他对皇位的没有兴趣,干完农业生产的这个事儿就主动下课,最关键的是政治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对君权的种种限制已经走上正轨,门下省的宰相们的权力如果联合起来,就算没有他,其实也比皇帝更大,这时候他再当这个中书门下平章事,确实就稍稍有点尴尬了。
而明明他这个宰相才是真正操控着国家权柄,但其实他的威望却并不高,别说跟老大老三去比了,就算是跟赵德昭那个脑子有点不正常的爆炸狂去比,如今好像都差了一截。
大家都觉得,他赵老二有中上之姿,但……也就是中上。
赵家男人里唯一一个普通人。
市井之间都这么传。
威望上也就那么回事儿,或者说他的全部威望其实都来自于他姓赵。
那赵光义当然就有点不甘心啊,能力上不如大哥和三弟这个他认了,尤其是老三那确实是可以归在圣人那一档了,但他那个大侄儿……脑子明显有个包,他都比不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赵光义现在也看得出,商行才是大宋真正的根基,说句不太政治正确的事儿,朝廷反而越来越像是商行的傀儡了。
他可也是商行的股东来着。
结果现在他为了朝廷上的职位,反而将商行的权益扔下,现在怎么看,怎么像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如今商行内逐渐已经分成了两个半派系,既是赵光美主导的大陆派系和赵匡胤主导的海权派系,俩人实质上已经在联手瓜分禁军了,两个半的那个半,自然便是赵德昭的西南殖民工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