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醉翁之意,真正的目标 (2 / 5)

+A -A

        最后得出结论,60两银子大约相当于13万元左右。

        当然,到了后来的万历年间,物价和银子的价值都出现了浮动。

        根据记载,那时候一两银子才堪堪能换2石大米,也就是六七万块钱。

        答案也正是老朱的严苛刑罚,让那时候的风气得到遏制。

        至少不像大明后期那样明目张胆!

        陈吏目掌管盐引,其倒卖的数量和收受的好处又岂止六十两银子呢?

        但是他在外面养女人的那套大宅子,就远远不止六十两。

        就算是今天请刘推官帮忙,给出的好处也给了三百两银子。

        要不然能拿着朝廷公器为他所用?

        虽然给刘推官的银两很多,但是真正的大头还要上供给黄知府和刘同知。

        如此一来,也把两位五品六品大员绑在了一条船上。

        有问题的时候,也会帮自己遮掩。

        这也是他敢明目张胆利用官府打压对手的底气所在。

        按照常理来说,作为当地的财神爷基本是可以横着走了。

        可是偏偏遇到了当地最惹不起的一位。

        那就只能认倒霉了。

        毕竟,打死他也不会想到一位藩王竟然敢明目张胆的插手食盐生意。

        难道他就不怕朝廷问责吗?

        而且陈吏目心里清楚,这些藩王和郡王所食用的盐,都是由盐课提举司供应的。

        汉王哪里来的精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明:装傻十年,我被周姐直播了 第135章 醉翁之意,真正的目标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