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换大床 (2 / 4)

+A -A

        晏长风觉得这个问题怪没趣儿,岔开话题,“有件事我没想明白,蜀王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

        “表面上自然是这样的,否则怎么取信太子呢?”裴修微微一笑,“但再过一段时间你就知道这里头的好处了。”

        秦王世子遇刺事件,隔了五日圣上才宣布处理结果。刺杀世子的刺客被判了绞刑,家人不得为其收尸。而秦王世子身为皇室嫡长孙,如今成了废人,圣上痛心之余,破例册封其为安和王。

        至于太子,虽然没有受罚,但宫中皇后却被寻了个错处禁了足,后宫事务暂时交由容贵妃打理。太子的首辅老丈人也因为赈灾不力受了牵连。

        又过了月余,去青州府剿匪的蜀王殿下回了北都。他此次剿匪差事办得漂亮,招安了上千土匪,这些匪贼一部分加入了当地守军,一部分回归了田间,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百姓之苦。

        圣上大为高兴,早朝上将蜀王夸上了天,当堂将青州送给了蜀王作为封地,并赏银万两。

        盛明宇惶恐:“儿臣差事办得多有不足,不敢受父皇这样的赏赐,儿臣得先同父皇告罪,儿臣自作主张,免了回归田园的土匪三年赋税,还请父皇责罚。”圣上这会儿高兴,只要能剿匪成功,三年赋税算得了什么,“这何罪之有,你替朕体恤百姓,朕赏你还来不及。”

        圣上这辈子从没看老十一这样顺眼过,无论怎么说都要赏赐,下了早朝还单独将他叫去御书房说话。

        “老十一啊,你玩乐十几年,总算派上了一回用场,以后莫要再玩了,从明日开始,你给我老老实实上早朝。”

        下了朝盛明宇也不装了,挤眉弄眼地露出为难的表情,“父皇,您真是高看我了,此次我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又得了地方官员与守军的帮助,哦,还有太子殿下给我出谋划策,靠我一个人哪里能行,您这样高看我,迟早会搬起石头砸到脚的。”

        “怎么跟朕说话呢!”圣上瞪着他,“你说太子给你出谋划策?他能有什么策?”

        “就是那个安抚土匪的法子啊。”盛明宇道,“二哥跟我说,那些造反的土匪多半都是流民,没吃没喝才落草为寇,本就对朝廷失望了,再一味绞杀,只会激怒更多的流民,不如安抚为上。哦,那些配合我的当地官员也是看在太子的面子上,不然我一个闲散王爷,哪来的面子让他们配合我。”

        圣上若有所思,老二那东西办事少点魄力,是个典型的“主和派”,是有可能走招安的路子。他一面不喜太子软塌塌的,一面却又庆幸他不是个暴虐之人,这一点也导致他对太子的态度时好时坏。

        当太子办的事窝囊的时候他就反感他的这点仁义,当他办的事恰到好处的时候,又会庆幸喜欢。而此时,他得知是太子给老十一出谋划策,心里就对他多了几分赞许。

        “你二哥到底办了这几年差,比你有经验,你以后多跟几个哥哥学习,别想给朕偷懒。”

        盛明宇不情不愿地应了,“是,父皇。”

        蜀王殿下自此便开启了上朝生涯,最开始的时候,各派系对他颇为警惕,担心从此又冒出一个蜀王党来分一杯羹,可没多久他们就觉得这担心纯属多余。

        因为他们发现蜀王还是那个蜀王,散漫无状,上朝经常迟到不说,好几次还在朝堂上睡着了,加上蜀王过分“谦虚”,四处宣扬自己没本事,剿匪成功全赖太子帮忙,不过小半个月,朝中就无人将他放在眼里了。

        太子心安理得收了这功劳,并私下里将自己的“仁义”之举散播开来,企图收一波民心。青州府以外不知情的百姓对太子赞誉连连,可青州府知情的百姓私下却将太子骂上了天,认为是太子抢了蜀王的功劳。

        剿匪之后,青州府及周边百姓对蜀王那是感恩戴德,当地匪帮也对他服气,但凡他们有权利,早将他拥立为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