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书坊 (2 / 3)

+A -A

        “话不能这般,你才华如此之高,取一状头不在话下,入仕几年,很快便能赶上我。”杨钊笑道:“我也得快快上进才是啊。”

        薛白顺着他的话头,问道:“阿兄可有计议?”

        “裴公在河东盐税一事上立了功劳,可以迁光禄大夫。王鉷早在窥伺御史大夫之职,以期红袍换紫袍。巧的是,我人缘不错,与他们皆有交情,此事本都快谈妥了。”

        可见,裴宽在仕途上快无路可走了。虽有薛白助他联合杨党、立下功劳,可到了分利之时,连杨党都在算计着让他交出御史台的实权,迁一个虚职。

        没办法,越是众望所归,盼裴宽拜相在朝中为河东执言,皇帝就越忌惮、打压他。

        事到如今,已与能力、人品都无关,这人就不可能出头。领个虚职老实致仕还有一条活路,否则等安禄山根基更稳固,只怕连命都要没。

        薛白微微叹息,点零头,道:“待王鉷披了紫袍,阿兄想谋御史中丞一职?”

        “是。”杨钊到兴起,粗俗之气又显出来,道:“偏这个时候,杂胡跑出来想抢御史大夫一职。”

        “这杂胡。”薛白骂道,“那他的两镇节度使可要卸任了?”

        “自然是兼任。从来只有捉权,岂有放权的?”

        李隆基用人就是这样,喜欢集权,往往让信任的臣子一人身兼多职,如李林甫、王鉷皆身兼二十余职。

        杨钊也不差,一年内身兼数职,从青袍、绿袍换到浅红袍,如今还想换深红袍了,这也与薛白助杨銛发迹有关。

        有时薛白想想,除撩一点名望、人脉、圣眷以及贵妃义弟的身份之外,他至今只是一介白身,千辛万苦,赢的还没有杨钊多。

        “杂胡太贪心了,吃着锅里的,还伸手到王鉷与阿兄的碗里来?”

        “不错。”杨钊一拍膝盖,怒道:“杂胡如此欺负你我兄弟,当给他点颜色瞧瞧!阿白,你消息广,可知范阳劲卒杀人案详由?”

        “此事非同可,莫牵扯进去为宜。”

        薛白依旧表现得事不关己,往后仰了仰,心里却有些警惕。

        张汀、杨洄、杨钊都相继跑来问他,明他在“置身事外”这方面做得很差,让人看出来他与此事有关了。

        一则确实太出风头了,二则有心人本就怀疑他是薛锈之子,背后藏着势力。

        果然,杨钊就认定了他知道些什么,凑近了,低声道:“你还信不过为兄吗?若知道什么,出了你口,入了我耳,绝不教旁人听到。”

        “阿兄为何认定我知道什么?”

        “若非如此,你昨夜为何让三娘阻止杂胡认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满唐华彩 第139章 书坊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