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人的悲欢总是不同 (2 / 7)

+A -A

        那个在乌台诗案里,拿着自己的官职差遣,给他抵罪的苏辙。

        然后来到了江宁,拜谢了乌台诗案中打破隐居的沉默,出手为他求情的王安石。

        出乎苏轼的意料,王安石对他这个曾经的政敌的来访非常欢迎,不仅仅带着苏轼参观了他亲手种在半山园中的花草,还请他到保宁禅院中饮茶、参禅,两人讨论佛道,品评天下诗文,竟有几分知己的味道。

        王安石甚至盛情邀请苏轼在江宁住下。

        还说汴京那边他可以去打招呼,苏轼非常感动,奈何囊中羞涩,根本买不起江宁的田宅,只能作罢。

        离开江宁,苏轼又受到朋友邀请,前往真州。

        也是在真州的时候,他得到一个消息,与他同科的常州友人蒋之奇已经替他在常州买好了田宅,邀请他去常州居住。

        对常州,苏轼非常喜欢。

        于是欣然答允,便在去年七月,抵达常州,在当地住了一个月,他越来越享受在常州的生活。

        便在常州写了一封上书,请求汴京批准他在常州终老。

        可惜,那封上书递了上去后石沉大海。

        汴京的天子,有没有收到都不知道。

        无奈之下,苏轼只能硬着头皮北上,在当年十月抵达泗州。

        在大宋南都应天府隐居的元老张方平听到苏轼来了,马上派人将苏轼请到他家中做客。

        然后又帮苏轼,给汴京上了第二份乞居常州的上书。

        这一次,元老出手,苏轼的上书终于到了君前。

        大行皇帝御笔亲批:可!

        苏轼收到大行皇帝的回复时,已经是元丰八年的正月。

        张方平将苏轼在应天府留到了三月初。

        也就是大行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到应天府的时候,闻得天子晏驾,张方平立刻动身准备入京赴阙。

        苏轼则只能遵守大行皇帝的诏命,带着全家老少,启程南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100章 人的悲欢总是不同 (2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