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 (3 / 7)

+A -A

        而且两宫,为了照顾司马光的面子,特旨给了苏轼一个馆阁贴职:馆阁校勘。

        这是馆阁的起点别看品级低,但在官场上很稀少。

        因为,第一个带馆阁校勘出外的大臣叫晏殊!

        此后,凡赐馆阁校勘的大臣,都被人认为是简在帝心的词臣。

        相当于是将之看做预备宰执队伍培养。

        对苏轼来说,完全不亏!

        自然,经过了如此细致的人事安排后,吕公著这次再入觐,就要正式提出他的政策或者说他要告诉两宫准备要做什么事情!

        吕公著这些日子在家,也主要是思考、思虑和构思这些。

        他形成脉络,也要诉诸文字……

        而且他也明白,他不仅仅要讲给两宫听,也要讲给那位看似沉默,实则已经可以左右两宫想法的少主听。

        尤其是后者!

        因为吕公著清楚,就算他拼尽所有,说服了两宫支持他。

        可若少主不同意,大约也是白给。

        即使他勉强说服两宫,压制住了那位少主。

        但将来却一定会遭到报复和反噬!

        吕公著又没疯!

        怎么可能会为了短期的风光或者说利益,将整个吕家都埋葬?

        所以,他已经想清楚了。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后,吕公著持芴拜道:“启奏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臣入京以来,伏睹皇帝陛下,绍履尊极,躬行大行皇帝德政,孝慕两宫,临朝神圣,祖宗法度俱全;两宫慈圣,勤劳庶政,保佑圣躬,德泽天下,推恩万民……”

        帷幕后的两宫听着,都是微笑起来。

        特别是太皇太后,内心有着微澜:看看人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