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君臣独对(1) (4 / 5)

+A -A

        “既是吏治问题,卿可有办法?”小官家用着稚嫩的声音问道。

        章惇不敢隐瞒,只能拜道:“臣愚钝,暂无解法……”

        “只是,事情总归要做!不可因噎废食!”

        “以臣愚钝之见,即使青苗法有种种问题,地方军州未能贯彻执行朝廷法令,胥吏上下其手……”

        “但有青苗法好过没有!”

        “若无青苗法,百姓荒年借贷无门,地方形势户趁势逼人……而有了青苗法后,地方形势户便开始为百姓出头、做主了!”

        “也愿意借贷了……”

        这是事实,也是青苗法之所以有无数非议,却依旧能得到无数士大夫官员支持的原因。

        青苗法这个东西吧,好与坏先放开。

        有没有,才是最重要的。

        有的话,百姓就有选择的余地。

        形势户不借,还有官府,哪怕同样九出十三归利滚利。

        至少对百姓来说是一个选择,也是一个可以逼迫形势户们让利的办法。

        殿上的官家,却在这个时候,悠悠的问了一句:“卿所言倒是合理……”

        “只是如此一来,岂非怨归于朕,而恩归于下了?”

        章惇被吓得头皮发麻,连忙再拜:“臣惶恐!”

        这正是问题的核心所在,也是旧党一直揪着青苗法不断攻仵的关键所在。

        怨归于上——地方官乱摊派,乱加钱,老百姓懂的也不多,只知道是赵官家的法令。

        若是破家灭门了,他们恨谁?

        恩归于下,就更好理解了,在章惇的逻辑,青苗法再有万般不是,也可以逼迫形势户豪强们让利。

        于是问题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264章 君臣独对(1)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