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林和礼称臣,文武百官陆陆续续称臣,从晨光乍现到夕阳落下,一切尘埃落定,谢珣称帝,改国号北宁,年号建元。
消息传到凤府时,凤妤松了一口气的,虽早就笃定谢珣能处理好一切,可听到他称帝后凤妤才觉得恍如隔世,他终于如愿了。
“恭喜姑娘,贺喜姑娘……”冬雪忍着伤痛恭喜凤妤,冬雪和夏竹心中难受,就差一步啊……她们姑娘若能再撑几日就好了。
凤妤脸上没有一点喜色,心中想的也是若是姐姐再能撑几日就好了。
凤府二房沉浸在凤姝与世长辞的悲痛中,可下人们都很开心,都知道新帝和凤妤感情深厚,谢珣登基,凤家就要出一位皇后了。
下人们倒是喜气洋洋的,连老夫人房里的侍女们都欢喜雀跃,老夫人在凤姝过世后病了一场,幸好不算重病,听闻喜讯后人也精神了一些。容妈妈安抚她,她的福气还在后面,定要好好养身体,看着凤妤风光大嫁。
大孙女香消玉殒,小孙女凤命加身,老夫人又悲又喜,情绪大起大落后,人就更疲倦,不管如何,于凤家总算是一件大喜事。
凤家大房就没那么开心了。
特别是凤长林回家后告知大夫人,谢珣登基后,大夫人几乎失态地尖叫,“为什么是谢珣,不是端王?”
她原本着急地在家等消息,就等着端王登基的消息传来了。宫中发生巨变,端王被急召进宫,凤长林也随着一起进宫,临走时透露过他们家怕是要有大喜事了。大夫人满心雀跃,宇文景若是被杀,太子和诸位皇子年幼,皇位必然会是端王的。
这是宇文氏所有人都被一杆子打死了!
礼部的人头疼不已,这……这……这宇文氏族毕竟经营几百年,根深蒂固,若是连根拔起,怕是要乱。
“住口,不要再说了!”凤长林也很挫败,他在宫中一天,回来后也没心情用晚膳,不说大夫人失望,他也很失望,原本有机会能当后族。如今虽也是后族,却大大不同,林和礼若不是倒戈,谢珣不会那么容易就登基。
尊贵无比!
大夫人急急忙忙往外走,凤婉带着儿女还住在家里,她要去找凤婉,让她和端王和离,若是谢珣迁怒,她哪怕是跪着求凤妤,也会让凤妤让她的外孙们一条生路。
礼部尚书哪敢再说,“是!”
张伯居也不算意外,“是。”
“朕不需要他们的归顺,再说一次,爵位全废,封地撤回,你办不到,那就换一个能办的人。”谢珣冷漠地拒绝了礼部尚书的提议。
日后,她的外孙就是太子,皇帝。
“谢珣一定会清算宇文氏所有人,你……端王爵位肯定保不住,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了孩子们着想,他们毕竟姓宇文,若是和离归家,就是凤家子,谢珣就算发难,也会看在凤妤的面子上,轻拿轻放,不会为难。”大夫人苦口婆心地劝说。
凤婉不为所动,“母亲,我心意已决,你不要劝了。”
谢珣淡淡说,“先皇后与太子在宫变时,不是死于未央宫吗?尸体收敛就行,交给林大学士吧。”
谢珣登基后也很简单,愿意辅佐的,官位不变,心有不服者,允许他们提交辞呈,他没有主动辞退一人。
端王爵位保不住,她和儿女们怎么办?
“你糊涂了,这怎么一样,我们已经分家,二房和我们没有关系。况且谢珣登基一定会清算,端王……端王的爵位能不能保留还是一回事,婉儿也不再是王妃,日后可怎么办?她还有一儿一女,如果谢珣清算到端王头上,她要怎么办?不如赶紧和离,她带儿女回家。阿妤和婉儿感情不错,孩子虽是宇文氏的,阿妤看在婉儿面子上,也不会苛待。怎么偏偏是谢珣,竟然是他……”
的确有几名氏族老臣辞官归田,不愿归顺,谢珣根本不在乎。
顾嘉明,刘安和张伯居等人都明白,新帝算是保下皇后和太子,张伯居极其意外,既是保住了太子和皇后,其他的妃嫔和皇子呢?
“一条白绫,一杯毒酒,随她选择。”
凤长青不愿和兄嫂争吵,也知道牵连大房,所以主动提起分家,撇清关系,凤长林就算不愿在这时落井下石。可当时京中形势也不允许他们兄弟两家捆绑在一起,只能分家,端王也只能保住岳父一家,保不了整个凤府。
“怎么会是谢珣?”大夫人失望,着急,又愤怒,“难道朝臣们都没有意见吗?谢珣怎么会登基,本该是端王啊,我女儿才是凤命,当年大师算过,我们婉儿是富贵命,是凤命,怎么会……怎么会是凤妤那病秧子,一定是搞错了,一定是搞错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