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后生可畏 (2 / 3)

+A -A

        贺州愕然,随即大笑,“我看老张这十三中早晚名扬全国,他也不用每天哭诉,说什么办学没办好,对不住国家,对不起学生云云了。”

        “一个高中出两个拔尖的历史人才,而且都是高一,年纪一丁点大,就凭着这份成就,老张的名字几百年后也得有人记住。”

        乔文淑却没笑,只扬了扬眉,心道:这事有点巧。

        他们两个都是《历史大辞典》编辑组的成员,这项目十年前国家就开始筹措,两年前启动,由历史学大拿孙教授主编,编辑组囊括了国内最顶尖的史学专家。

        大家都想尽可能地编纂得更完善。

        前些时候,她一个学生洪彪意外发现有人对北旭末年三王之乱那一块特别模糊的历史有新的补充推测,而且推测得还很合理,提出不少新观点都仿佛有史料支撑,他惊为天人,就传给乔文淑看。

        乔文淑看过,也不禁击节叫好。

        现在她那些项目组的老伙计都看了,认为这位提出的观点,说不定有编入大辞典的必要。

        就算暂时不写入《大辞典》内,也要重视。

        当然,如果要写入大辞典,肯定要经过几轮论证,作者也要接受询问答辩,如果通过,也许能让作者参与史料整理工作。

        只是一详细询问,大家才知道那还是个高中生,而且也是桃市十三中的学生,和她知道的那位小天才在同一所学校。

        如果不是已经出现了一个穆青云,她那帮老伙计好些都见识过,恐怕大家一开始听小洪彪开口,就会把这事当个笑话。

        “我是想趁着消息没传开,跟高同学谈一下保送的事,只要他的成绩能过线,凭他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就能免试入我们燕州大学历史系。”

        几句话的工夫,那边操场上莘莘学子已经整队回教室,乔文淑和贺州这才继续走。

        一边走,乔文淑仍在想这桩巧事。

        “那孩子,叫高晓伟是吧?他答辩时,我也去看。”

        乔文淑笑道。

        几个老师连连答应。

        贺州也笑:“不带你孙子去博物馆了?”

        那边老师们轻轻松松笑闹。

        这边穆青云正趁着早自习前的时间,做高考模拟题三。

        张老师他们几位老师刚从一中借来的试卷,新鲜出炉,还热乎得烫手。

        穆青云基本上三天就刷一套模拟题。

        别说,哪怕是她已经学到如今的地步,刷题依然是很有用的手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的脑洞成真了 第54章 后生可畏 (2 / 3)